■记者袁思东、张雁/文
中国江西网讯 “将非贫困户的农村居民纳入大病医疗商业保险范围,减少新增因病致贫现象发生”、“在乡(镇)设立环保机构,以扩大有效的环境监管覆盖面”、“开通赣州至广州高铁,南昌至广州距离将缩短120公里”……扶贫脱贫、环境保护、交通发展等工作,成为省人大代表关注的话题,代表们纷纷献计献策。
实体经济
对企业停业期间实施税费减免缓
【背景】 近些年,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资本“脱实向虚”令实体经济发展面临更多的挑战。我省提出要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然而,不少企业面临融资难、用工难、投资难、盈利难等问题。
【建议】 省人大代表董建新提出,“企业在金融机构贷款,除资产抵押外,按照相关规定,所有董事都要签字画押,但只需企业董事在合同上签字即可,不应搞‘捆绑式’签字,好让兴办实体经济的人能够轻装上阵。”
省人大代表康万明则建议我省出台财政资金精准补贴实体经济政策。如,在省级层面出台实体企业的界定标准、补贴项目、补贴标准等;出台实体企业在筹建、试营业、停业期间,因修路建桥等基础设施施工、维修期间,重大自然灾害期间,相关税费的减、免、缓细则。
扶贫脱贫
将非贫困户农村居民纳入大病保险
【背景】 2017年是我省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的开局之年。今年,我省将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深入推进十大脱贫攻坚工程,全年完成70万人脱贫、1000个贫困村退出、6个贫困县摘帽目标任务。
【建议】 “我省国贫县持续发展仍需要大量的启动资金,如发展工业平台建设投入很大,发展旅游业等需要大量的资金。”省人大代表彭银贵建议设立国贫县脱贫摘帽后产业振兴基金,每个县安排10~20亿规模的产业振兴基金,由省里统一贷款或发行地方债,给国贫县使用15年左右,省财政支付利息。
省人大代表孙劲涛建议省级层面出台政策,采取“省市县财政支持一部分、个人承担一部分”的办法,将非贫困户的农村居民纳入大病医疗商业保险范围,筑牢保障线,减少新增因病致贫现象发生。
环境保护
增设乡镇环保机构 填补执法空白
【背景】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这块“金字招牌”让江西人民引以为豪并倍加珍惜。今年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全面实施之年,而环境保护工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之一,已显现其突出的战略位置。
【建议】 省人大代表刘明慧说,随着人民群众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乡镇层面只有分管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干部,没有专门的环保机构,也没有专职人员,乡镇环保管理工作空白断链,建议增设乡镇环保机构。 “按照即将实行的省以下环境监测执法垂直管理改革,县环保局将成为市环保局的分局。如何统筹管理县域层面的环境管理工作已刻不容缓,乡镇环境管理工作更不能成为空白区域。”刘明慧表示,仅靠县级环保局的力量很难应付日益繁重的环境监管任务,迫切需要下移环保工作重心,在乡镇设立环保机构,以扩大有效的环境监管覆盖面。
交通建设
建赣广高铁 缩短南昌至广州距离
【背景】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它的兴起和繁荣带动了我省的经济大发展,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从普通列车,到动车、高铁、城际列车,铁路经济将赣鄱大地带向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对高铁、动车、城际列车,群众有需求,经济发展有需求,市场有需求。
【建议】 省人大代表王财茂建议开通赣州至广州高铁,规划走向为:赣州—龙南—全南—连平—新丰—龙门—从化—花都—广州。可在全南设站接轨赣深高铁,与广深城际高铁相连至深圳,建成江西至深圳最快捷通道,也与赣龙和龙厦铁路一起为江西、湖南及粤北地区形成一条新的出海通道,对增强江西-珠三角铁路交通的安全性、便捷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助于进一步加强两省的交流与合作。 王财茂表示,此项目建成后,将成赣南与广州联系最便捷、最重要的战略交通要道之一,南昌至广州运行距离将缩短近12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