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常敏 本报记者 曹诚平
近日,全长5.2公里的新踏公路正式建成通车。这条连接赣湘边界(江西萍乡上栗镇踏塘村与湖南醴陵李畋镇柏太村)的双车道沥青公路,打通了踏塘村等乡村通往湖南醴陵的重要省际通道,方便了沿线万余名群众出行。
踏塘村、泉塘村等村庄位于赣湘边界,和湖南醴陵的柏太、横山等乡村相邻。泉塘村种植的秋雪蜜桃品质优良,每到蜜桃成熟季节,许多游客想到果园采摘,但一看路况,就打了退堂鼓。交通条件的落后,严重制约了沿线乡村经济发展。修路,成了沿线群众多年来的愿望。
今年7月,新踏公路修建终于提上日程,但是,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却遭到极少数村民的推三阻四,妨碍了工程进度,为此,各村通过召开“乡情屋场贴心会”,耐心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泉塘村老党员黄新德主动提出,无偿让出自家近2亩土地,以及房子前面的屋场。“政府在为我们办实事,我作为一名基层老党员,应该主动带头,支持工程建设!”
在黄新德的示范带动下,更多的党员站出来,无偿让出土地和屋场。泉塘村老支书潘桂生主持调解多起征拆房屋、占用土地和水塘的矛盾;文正桂、文柏兰等党员冒着高温酷暑,每天到工地义务监督施工,并为施工队提供便利。原先妨碍施工的少数村民看在眼里,也慢慢改变了态度,支持工程建设。众人拾柴火焰高,新踏公路很快就竣工了。从此,沿线群众告别了出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腿泥的日子,也密切了湘赣边界群众交流。
路通天地宽。目前,新踏公路沿线的踏塘、泉塘、水源等村庄正在以泉塘水库为中心,以建设生态休闲区为着力点,推进赣湘边界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一条新公路,将为沿线群众带来一条新财路。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药品信息服务证 赣网文[2018]3167-034 (总)网出证(赣)字009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36120170002 江西日报社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