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师”,是多年来约定俗成的一种例规,也是一种五味杂陈的社会现象。随着高考、中考的结果浮出水面,新一轮“谢师”热潮又将不期而至。如何表达对教师的感激之情,是许多人将要面对的一个多项选择题。
师恩如海,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培育,学有所成,学生及家长怀有感恩之情,不仅完全可以理解,而且有助于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但怎么诉诸到具体的形式,却当谨慎对待。依笔者观察,“谢师宴”炙手可热,气氛虽浓却失之理性,既给家长造成经济破费,又让老师应接不暇。这种“谢师”方式理应降温。以前,较为流行的另一种做法是给母校和任教老师点歌,相对“谢师宴”而言更文雅,但如果把握不好,也会走向反面。据新闻媒体披露,某地一中学竟然将点歌费强行摊派给学生,家长为之气愤,社会为之哗然。
“谢师”重在表达一种纯洁、美好的心愿,贵有诚意,应谨防强人所难,一旦变了味,就是对感情的亵渎,既有违初衷,又伤害和气。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大凡师德高尚的教师,都会持“甘育桃李不言谢”的态度,他们的最大心愿是学生永远进步。而师德欠缺的教师,他们欲壑难填,总想趁机捞些名利,对于这样的无聊要求,学生、家长不予理睬也罢。
还“谢师”以本真吧,这样才有益于师生情的牢固建立,有助于社会更加文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