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某大型集团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法宝,即善于使用品行良好之人。该集团总裁说,一个人品行好,其责任心就强,对企业的忠诚度就高,就会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反之,就可能“一泡鸡屎坏了一缸酱”,给企业带来危害。为此,该集团除了把人的品行优劣作为是否录用的先决条件外,还注重加强对员工品行的培养,鼓励员工自觉消除“四种毒素”,即对人不知感恩、对己不知克制、对事不知尽力、对物不知珍惜。窃以为,该集团注重员工品行的做法十分明智。
一个人品行的好坏,是可以“以小见大”、“识人于微”的。宋朝吕元膺在做东都留守时,一次与一名掌管钱粮的下级对弈。当吕元膺抽空处理紧急公务时,这名钱粮官趁机偷换了一颗棋子,最后赢了这盘棋。吕元膺当时对此虽有察觉,却未吱声。一段时间后,吕元膺借故把此人调离身边,并预言此人终将因贪污受惩罚。后来果不出所料。
吕元膺看到别人的问题而不指出的做法虽然不妥,但他“一棋识人”,可谓“识人于微”。事实说明,一个人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如何,并不一定要到犯了大错误时才显现出来,在其对一些细小问题的处理上也会有所反映。有的人看似忠心耿耿,为实现领导意图赴汤蹈火,而实际上却是“立小忠以售大不忠,效小信以成大不信”;有的人当面言听计从,实则背后“下绊子”、“捅刀子”;有的人外表上看言不逾矩、行不违规,实则居心叵测、藏奸怀诈;有的人在领导面前讨好卖乖,实则首鼠两端、见风使舵……要“发现”这类人,没有“识人于微”的能力是很难做到的。
一个人的品行,往往决定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一般而言,好的品行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培养,但更重要的还在于自身的“修炼”。因此,坚守道德操守,加强文明素养,要从平常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牢记“不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古训,凡事应扪心自问:所做的一切是否有愧于良心,有愧于社会和人民?
左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