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张家港市参加由人民日报总编室召开的党报夜班经验交流会时,了解到该市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了一道富民“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法则。“加法”就是靠发展拓展就业空间,增加收入渠道;“减法”就是靠减负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增收积极性;“乘法”就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促进全民创业,发挥这些工作的乘数效应;“除法”就是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减少农村人口数量。
走进张家港的乡村,一条条水泥马路平坦宽阔、蜿蜒延伸;一幢幢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干净整洁;一片片休闲绿地和一个个文化活动场所点缀其间;还有方便群众的“购物超市”、活动室、卫生室等等。难怪同行的张家港市市委机关干部感叹:在农村娶个老婆就好了。而同行的老记则说:在这里已分不清哪儿是城市哪儿是乡村了。
建设新农村,经济发展是基础。张家港的同志谈到,建设现代化新农村,首先要提升的是农民的“底气”,而壮大村级经济的关键要素之一是提高穷村和农民的赚钱能力。资助每个经济薄弱村建造标准型厂房就是市里出台的一项举措,其目的就是通过建设标准型厂房,让农民坐地生财。
新农村建设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味贪大求洋,不能把“农”字去掉。张家港水多,江南水乡、田园风光的农村特色没有丢。做好水文章是他们建设新农村的妙笔,经过他们的努力,一幅幅典型的江南水乡风光尽现,且显得那么有灵气。
新农村建设最直接的体现是村容村貌。近年来,张家港科学规划,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配套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将传统分散的自然村庄建设成为土地资源集约、基础设施配套适宜、乡村风情浓郁的农村新社区。对不足50户农民的自然村进行搬迁合并,先后将6.3万户农民搬迁到镇区和农村社区集中居住,腾出宅基地面积4.7万亩。
让公共服务更多地覆盖农村,更好地惠及农民,这是张家港新农村建设的理念,也是他们持续不断的积极实践。如今,一张完善的公共服务网已经遍布农村,99%的农民人手一张新型合作医疗IC卡,实现了刷卡就医,社会保障覆盖率在99%以上。城乡自来水“同网同价”,无论市民或农民,喝一家水厂的水,价钱一样。农家孩子同样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任何地方都应精心做好“加减乘除”这道算术题,因为它换来的是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幸福、社会的和谐。
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