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了解到,南昌市区近5年来新增道路、桥梁、公园、广场等地名252个,占南昌市区700多个总地名的1/3强。
5年新增252个地名
在南昌市地名办,顾问陶端正告诉记者,以2002年6月南昌市郊区更名为青山湖区为标志,从2004年2月5日民营科技园、昌南工业园新增加民营大道、科技大道等17条道路开始,到2007年9月26日,阳明公园等13个新地名投入使用,短短几年间,南昌新增252个道路、桥梁、公园、广场等地名,这些都集中在市区。据陶老统计,南昌市区目前拥有的道路名称为700多个,新增加的地名占了总地名的1/3强。
工业园和新区唱主角
在新增地名中,工业园和新区占了绝大部分,如民营科技园、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区、红谷滩,绝大多数地名是出于建设的需要而新增的,如昌北大道、昌西大道等。
东湖区、西湖区和青山湖区等老城区,由于拆迁和旧城改造的原因,瓦巷、西龙须巷、岱山南路、地藏巷等一大批旧地名被注销。
在凤凰洲等新兴区域,由于片区道路改建,龙门路、龙津路、凤凰洲路、猴堤路也自然消失了。
昌南昌北变为东城西城
新版南昌地图面积有600多平方公里,这是原地图的两倍面积,这还未包括红角洲和扬子洲的部分地方。从地图上看,1926年南昌建市时,南昌城区仅由目前东湖区和西湖区的一部分组成,北到永叔路,南到阳明路,而如今,旧城的面积还不到新南昌城区的1/10。
陶老还说,前几年,随着“一江两岸”的大力开发,以“昌南”代称老城区,“昌北”代指新城区的说法非常盛行,如今随着建设力度的加大,“昌北”已经到了凤凰洲、红角洲,“昌南”则从扬子洲到象湖,范围远远超过了普通意义的“南北”之谓,现在若仍以赣江为界,对南昌的代称应以“东城西城”比较合适。□文/记者黄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