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昌讯 记者郑荣林报道:8月26日,《第一财经日报》发布了“赣粤运河修建规划上报国务院等待批复”的消息,再次把谋划了几十年的赣粤运河推向台前。当天,记者采访了省政府多个部门,各部门均表示无法证实这一消息。但有关人士认为,从长远来看,赣粤运河的修建具备环保、降低运输成本等良好的综合效益。虽然近年来两省民间及行业部门时有探讨,但目前赣粤运河尚未进入官方商讨层面。
在九三学社江西省委会去年开展的建言献策活动中,社员倪世平就提出,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省交通部门曾对赣粤运河开发做了远景规划。赣粤运河,连接赣江及北江,北起江西鄱阳湖溯赣江而上,经桃江,跨过分水岭(积善亭)入广东省浈水沿北江至广州出海,全长1275公里,穿越两省27县、市,沟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北经长江连接京杭运河,可通达首都北京,总长3187公里,规划为三级干线航道。当时交通部已将赣粤运河规划列入可行性研究计划,并拟在1983年完成赣粤运河与湘桂运河的选线比较工作,后湘桂运河入选。
尽管交通部珠江航务局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已将珠江流域的航运规划修编上报,初稿中就包含有赣粤运河的修建,正在等待批复。”但记者8月26日致电我省交通、发改委等多个部门,得到的答复均为“没有听说”。江西省航务管理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赣粤运河工程的提出已经很多年,但至今仍停留在设想阶段,主要原因是工程量和投资额均非常大,而且又涉及两省,难度大,目前还没有具体规划。
虽然近年两省官方没有针对赣粤运河的可行性进行论证,但民间和行业部门却一直都在“力荐”这一工程。今年广东省“两会”期间,就有该省政协委员提交议案,提议有关部门加快赣粤运河的可行性论证,广东省交通厅表明也将提请国家有关部门考虑研究,并做好协调配合工作。2004年吉安市11位人大代表建议开凿赣粤运河,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早在2002年,时任全国政协委员、交通部海事局副局长的刘德洪也曾向全国政协提案,建议国家计委、交通部和粤赣两省政府进一步调研,尽快启动粤赣运河工程。
去年4月份,广东省韶关市政府召开研讨会讨论开通赣粤运河事宜,并邀请赣州航务管理分局负责人参会。赣州市航务管理分局副局长刘尧平说,这一工程如果提前进行规划,是具备可行性的,去年广东省交通厅等部门一行20多人还专门到赣州境内就拟规划路线进行过考察,“两省交界段需要人工开挖的只有约2公里左右”。虽然投资巨大,但其带来的长远效益也是非常明显的,在节能减排的背景下,节能环保的水运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且成本也远低于公路和铁路运输。
倪世平认为,赣粤运河的开通使贯穿我省南北的赣江真正起到一条黄金水道的作用,同时将催生我省支流及沿赣粤运河周边县、市经济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