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杨碧玉报道: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一个人和银行打交道时是否诚信,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系统可以清晰地显示。10月27日,记者获悉,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省不良贷款账户数比例去年底以来下降明显。有关专家分析说,这说明全省居民更加关注自己的个人信用状况,养成诚信的好习惯、能按时还款的人越来越多。
信用“身份证”折射诚信度指数
据了解,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从2005年起,组织各商业银行对全省自然人的个人信用信息开始征集。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600多万自然人的信息存入了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个人信用信息包括姓名、证件类型及号码、职业、收入状况等基本信息,和个人曾经在哪家银行贷过款,贷款额度、贷款期限、还款方式、实际还款信息、担保等贷款信息,以及个人申领过哪家银行的信用卡,授信额度是多少,还款记录等信用卡信息。此外,个人公积金缴存信息、法院信息等也被采集进来。还有消息称,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最近公布、正在征求意见的《征信管理条例》未来可能要求,将个人的水、电、气的欠费状况也载入数据库。
“我感觉信用已成为一个人的社会符号,就好像是个人第二张身份证一样,上面的信息能折射出个人的诚信度指数。”当日,在人民银行查询信用状况的市民李先生,对于信用报告有着深刻的体会。
诚信的人越来越多
记者从人行南昌中心支行统计的数据对比发现,去年年底与今年8月,有四组数据变化明显,这意味着按时还款的城乡居民正在逐步增加——不良贷款账户数比例从去年至今下降了6个百分点,减少了近20万户不良贷款账户;从事个私企业的生意人贷款不良率下降了12个百分点;大学生助学贷款不良率下降了0.08%;信用卡发卡的数量尽管在不断上升,但由此产生的不良余额比例,却基本与去年底持平,发卡风险正在降低。
据人行南昌中心支行征信管理处负责人分析,这是由于一方面商业银行加大了信用卡风险管控与贷款的催缴力度,另一方面媒体广泛宣传,让越来越多的居民知道,自己还有另一张诚信身份证,并且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会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期待更多人关注自己的信用记录
据介绍,如果个人征信系统出现严重不良记录时,在申请信用卡、办理各项贷款、出国办理签证、招考公务员、银行就职等方面,均会受到影响。而且随着人行个人征信系统不断完善,个人信用报告将在社会上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我省居民关注信用报告的比例跟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期待更多人能关注自己的信用记录。”这位负责人说,就南昌而言,他们每月要接待300人次到人行查询信用记录。而这个数字正是上海一天的查询量,北京、杭州等地每天也要接待200人次查询。“而且来我们这查询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在银行吃了‘闭门羹’后,才想起来查看自己的信用记录。这说明居民关注个人信用的普及面还是不够宽。”
记者还了解到,不少在外地工作的江西人反映,发达城市的商业银行在受理贷款申请时,对个人信用报告要求更加严格,一旦出现不良记录时,就会及时告知,督促修正。有关专家也呼吁,希望我省的商业银行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加强风险管控,督促更多贷款人做诚信之人。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风险 贷款 碧玉 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