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九江讯 记者吴文静报道:一年前,九江市委市政府提出“争取九江应有地位”的口号,强工兴城,奋起赶超,一手抓发展、一手托民生。经过一年的努力,如今的九江究竟有了哪些变化?2010年1月5日至9日,本网记者应邀采访了永修、共青城、湖口、星子、九江市城东港区、九江出口加工区等地,亲眼见证了九江这一年以来的奋斗成果。

长虹西大道雄姿.蔡杰摄
“江西第二城”的黯然失色?
九江作为江西唯一的沿江城市,历来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在20世纪70、80年代,她还曾被唤作“小上海”,繁华景象可见一斑。
九江从西汉起,便成为历代郡,州、路、府、道、县、市的治所,先后被称为“柴桑”、“浔阳”、“江州”、“湓城”。宋朝时就成为“陆通五岭,势扼三江”的通都大邑。到明清时是中国的“三大茶市四大米市”的东南望镇,素有“七省通衢,三江门户”之称。在近代,更被誉为继南昌之后的“江西第二城”。
然而如今的老牌强市——九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惑时期,近年来几项经济指标的增速全省倒数,到2008年底,九江的财政总收入在全省退居第四,而且面临着被新余、宜春超过,挤到第六的危险。兄弟市的相继快速崛起,使九江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占地1.88万平方公里拥有460万人口的九江,经济总量却不如沿海发达省份的一个的小镇!”曾有九江网友以“是谁抛弃了你,九江?”为题发帖,道出了江西“北大门”的黯然与惆怅,恨铁不成钢之情溢于言表,一度引发热议。
的确,九江作为江西的“北大门”,途通五岭,势拒三江,得尽山水之宠,独享造化之功,是中国承东启西、引南接北的重要枢纽。孙中山早年就指出“九江将成为江西富省之唯一商埠、中国南北铁路之一中心”。现如今,九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又怎能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甘心落后于人?
2008年12月,原抚州市委书记钟利贵调任九江市委书记。一个月后,关于“争取九江应有地位”的口号便铺天盖地,一时间各种舆论充斥了九江各大论坛——“九江是该好好想想为什么越来越落后了”、“口号听得太多了”……
因为长期对九江发展的失望,市民都对这位新书记的到来,究竟能给九江带来什么仿佛普遍持观望态度。令人没有想到的是,经过短短一年的发展,网络上的舆论导向便发生了一边倒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