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为了帮助云南旱区,江西百人抗旱打井突击队踏上了赴云南的行程。此次抗旱突击队赴云南的主要任务是与广东一起为普洱市墨江等三县打百口水井。2日晚,本报记者与抗旱突击队在同一时间赶到了抗旱第一站——云南墨江哈尼族自治县。4日,江西抗旱突击队钻井正式开钻,5日,11套设备全部开钻,预计最快明日可出水。
8岁的龙龙每天都会来打井的地方,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喝上干净水
江西打井队在景星中学打井
旱情
8岁男孩的渴望:何时喝上干净水
学校:正常用水难保证
墨江县景星乡是江西抗旱打井的救助点之一,一套机钻设备就设在当地的景星中学。“从半个月前,我们就开会通知学生不能在学校洗衣洗澡了,首先要保证的是基本生活用水。”该中学政教主任刘军告诉记者,学校共有470多名学生,还有46名老师,而住校的学生有440多人,也就是说常住在学校的有500人左右。学校的水源主要是靠两口水井来解决,但现在水井已经不能供应学生的正常用水了。
仅能供学生两天基本生活用水
在学校的操场,记者看到,一口水井已经被上了锁。刘军告诉记者,这口水井有4米多深,以前水井都是满的,现在要4天左右水才可以满起来,但也仅能供学生两天的基本生活用水。“以前我老是想,如果能够有一口深水井,那么学校就再也不用担心用水的问题了。”刘军说,没想到愿望这么快就要实现了,因为江西打井队来了。
两学生用一份水洗碗
在景星中学的学生宿舍里,记者看到所有学生的饭碗都被整齐地摆放在了架子上,几乎有一半的饭碗中有清水。
“我们每天都只能固定地打水,饮用水和洗碗水都有限制,这是我们节省下来的。”学校初三年级学生张伟告诉记者,吃完饭洗碗的时候,他们会相互结成对子,两个人用一份洗碗水,节省下来的洗碗水就可以用来洗脸刷牙和平时的喝水了。
而在男生宿舍,记者看到,不少学生将衣服堆在了床底下,一股怪异的味道从床下冒出来。张伟说,那是爱运动的男生的衣服,因为学校不能洗衣服,所以就堆放在了床下。
乡村:一半农田绝收
在墨江县联珠镇小龙凯村,从4日开始,江西抗旱突击队的钻井设备已经开始工作。在钻井机的背后,就是当地村民的农田,记者看到,不少农田已经全部干裂,最深的裂缝有30厘米左右。
“很久没下雨了,这里原本种的是稻谷,现在都没了。”一位阿婆看到记者采访,不停地说着。后来记者了解到,阿婆今年已经86岁了,两个儿子一个在外打工,一个在家务农,现在家里一半的地都绝收了。
“吃的好说,关键是水,是水呀。”阿婆嘴里轻轻地念叨着,自从江西打井队来到小龙凯村后,阿婆每天都会来看一下,这是她的希望。
8岁男孩:叔叔,什么时候有水
同样是小龙凯村,一个叫龙龙的8岁小男孩每天都会来抗旱打井的地方,每天他都会问着相同的问题:叔叔,什么时候可以有水呀。
长这么大,龙龙只去过一次墨江县城,那还是在两年前。虽然村子到县城的直线距离并不远,但要翻过3座山头才可以到达。也正是因为在深山之中,所以村子到现在也没通公交车,崎岖的山路上最好的交通工具是少数村民才有的摩托车。但是龙龙现在最大的愿望并不是去县城,而是能够喝上干净的水。
干旱之后,小龙凯村的水井基本都已经干涸,村民喝水只有到2公里外的一个水井中去背水,但就是这口井,现在同样面临着断水的威胁。因为水都是下雨后流到井里去的,所以水质很差,不少村民喝了后会闹肚子。已经有很长时间龙龙没有喝过干净的水了。“叔叔,井打好了,是不是水就是甜的了?”龙龙的愿望很简单,也很迫切。
抗旱
11套钻机全开钻明天有可能出水
11套设备全部开钻了!从到达云南的第二天开始,江西远赴云南的抗旱突击队在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全部进入到工作状态。记者了解到,如果条件允许,最快明天钻头即可到达含水层。
11套钻机全部开钻
4日9:30,在墨江县孟弄乡丙曼村丙曼一组,江西抗旱突击队开始了云南抗旱的第一钻。记者了解到,该村的村民已经处于严重的缺水状态,村里的水井已经基本干涸,这里属于干旱的重灾区。抗旱突击队总指挥朱景萍告诉记者,因为部分抗旱地点山路比较难走,而海拔最高的达到了2000多米,所以钻井设备不能全部到位,而第二天设备将会全部开钻,当日上午,共有7台钻机开钻。
5日,剩余的4台钻机相继开机,随着墨江县雅邑乡钻井点的开钻,江西参与抗旱的11套设备全部开钻。
将彻底改善当地水质
记者了解到,在墨江县,江西抗旱突击队面对的主要是边远山区的村民,其中大部分都是少数民族。墨江县国土资源局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地老百姓特别是边远山区的老百姓,基本上都是靠天吃饭,如果不下雨,农作物就面临减产甚至绝收的可能。同样,人畜的饮用水也来源于老天,很多山区村民的水井都是下雨积累下来的地表水,水质十分差。
“此次江西抗旱突击队所打的水井都将是地下几十米深,地下水水质无污染,适合饮用。”朱景萍向记者表示,抗旱突击队所打的水井完全可以改变附近老百姓靠天喝水的习惯,减少因饮用水所带来的疾病。
部分钻井可能明天出水
对于打井的速度,记者了解到,由于受地质条件的限制,所以各个钻井点所能出水的时间不好估算,也无法预计出水时间。不过根据地矿部门以往的经验,估计最快明天钻头即可到达含水层,部分钻井有可能出水。
花絮
当地不少村民祖籍也是江西
为不扰民,突击队员住牛棚
对于抗旱突击队员蓝海清和他的同事们来说,他们承担了更多的任务。孟弄乡丙曼村丙曼一组是他们打井的地方,而这里更是承担着江西抗旱第一钻的任务。在所有11套设备中,他们率先开钻。
离钻台不到100米的地方就是蓝海清他们居住的地方,不到10平方米的小房间里,住了整整6个人,另外还有3个人轮班住在外面。“本来村民是想让出他们的房间给我们住的,但为了尽可能地不给当地老百姓增添负担,我们还是谢绝了。”记者看到,他们所居住的房间是由竹条搭建起来的棚子,棚子下面就是房东喂养的几头牛,在他们入住前,棚子就是养牛的地方。
“我们的祖籍也是江西”
“我们的祖籍也都是江西的,很早以前来云南定居了。”在墨江县联珠镇大龙凯村,村民黄浩告诉记者,他的祖籍是江西抚州,“我的爷爷很小的时候跟着家里的大人来了云南,之后就定居在这里了,不过他一直都说自己是江西人。”黄浩说,在他们村子里,有十多户人家都是江西迁来的。记者还了解到,这些江西老乡们,大多是祖辈来云南做茶叶生意,后来就定居于此。
同样,在孟农乡、景星乡的几个抗旱打井点,不少当地的村民也都有着江西血统。
■记者吕文涛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