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全面展开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将清查我国现有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具体数据与信息,为制定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是关乎发展方针大计的国家重要工作。
然而日前有读者向本报反映,称南昌市有人打起人口普查工作的主意,冒充普查员上门打探住户的隐私信息,还征收所谓“普查统计费”。
记者将相关情况递交给江西省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办公室委托本报首次以媒体公示的形式公开本次人口普查的制式证件,并为广大市民支招,教您如何识别普查员真伪,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制式证件⑴
制式证件⑵
爆料:不明身份者冒充普查员上门行骗
家住南昌市马家池街附近的市民余女士,日前就遭遇假冒的人口普查员上门打探隐私。余女士回忆,8月28日她曾接到过一个没有号码的来电,自称是居委会工作人员,要引荐人口普查员上门普查,希望住户予以配合。8月30日下午,一男一女两名年约三十多岁的“普查员”敲开了余女士的家门。由于之前接到过“电话预约”,余女士一开始没有任何防备,几乎是有问必答。可问完常住人口的姓名、职业、婚育等情况后,“普查员”开始询问住房户型、面积,并要求对住房拍照“存为资料”,最后还要求余女士按常住人口每人次50元的标准缴纳“普查统计费”。
这样的要求很快引起了正在一旁的余女士丈夫的警觉,要求其出示有效证件,两名“普查员”只出示了一张自制“证件”,上面只印有“人口普查工作证”,既没有派发机构落款也没有盖章,而且制作粗劣。住户再三追问之下,“普查员”先是改口称受派出所委托上门统计,但当余女士掏出手机,正欲查询派出所电话核实时,两名“普查员”见状不妙随即溜之大吉。
余女士表示,这两名“普查员”的真实身份目前已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居委会并未拨打过这个所谓的“引荐电话”。
核实:普查员上门核实工作尚未展开
8月31日,记者将余女士日前的遭遇结合其他有关情况,整理后递交给江西省政府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引起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工作人员表示,综合上述信息基本可以判断,余女士遇到的是假借“人口普查”名义上门行骗的不法分子。而且,类似的事件并非仅此一例,此前五月份江西省人口普查试点工作期间,高安等地甚至还发生过不法分子冒充人口普查人员上户行窃等事件。
据人口处有关负责人介绍,普查员上门核实工作尚未展开。根据全省人口普查工作统一部署,普查员上门核实情况的工作将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期间展开。
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本报公示本次人口普查的制式证件,请广大群众仔细辨别。同时提醒,在普查工作期间,对无法提供制式证件,企图借机套取住户经济状况、住房面积等与人口普查无关情况的可疑人员要提高警惕,对无法核实身份的人员不要轻易接受其调查。如发现假借人口普查名义进行犯罪活动,请及时拨打110报警。
支招:专家教您三招辨别真伪普查员
如何提高广大群众的辨识能力,既能切实配合有关部门工作,确保人口普查顺利进行,又不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江西省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专家特别为本报读者支招。
第一招:看资料
根据全省人口普查工作统一部署,在正式开展上门核实工作之前,有关单位会向每一户接受核查的住户派发《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住户的一封信》,并在各片区显要位置张贴有关海报,对有关工作的开展时间等作出介绍,提请住户积极配合,并且在这些资料中明确标注具体负责该片上门核查工作的普查员、普查指导员的姓名、照片、证件编号和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
第二招:查证件
按照规定,所有普查员、普查指导员上门核实时都必须佩戴并主动出示由江西省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派发的统一制式证件《普查员证》或《普查指导员证》,并加盖印章。
第三招:听提问
人口普查工作中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常住人口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户口登记状况、受教育程度、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而经济状况、住房面积等与户籍信息无关的内容不在人口普查员的调查范围之内。而且人口调查不收取任何费用。
记者温炜鑫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