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省城不少市民向本报反映称,其所在小区有越来越多的人采用“空降”的方式为电动车充电,他们忧心忡忡。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小区,车主随意私接电线的充电做法已成风,折射出小区电动车充电难顽疾,暴露的安全隐患不可小视。有人建议小区增设便民充电柱。
给电动车“空降”式充电,带来安全隐患。
投诉
“空降”式充电成风
“记者同志,你来我们小区看看,楼房外墙拉出了许多电线,像蜘蛛网一样,都是用于充电的。”7日,红谷滩新区红谷中大道一小区业主涂女士对记者说,开始还只是一两户居民从自家拉电线到楼下给电动车充电,由于没有人管,现在大家都跟风,一发不可收拾。
“电线、插座裸露在外很危险,万一漏电了怎么办?”让涂女士更为担忧的是,有不少电线竟沿着外墙的燃气铁管一直吊到楼下,如果发生漏电或者短路导致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
涂女士介绍,她曾就此事向燃气监管部门反映过,但对方显得很冷淡,毫不重视,说有关电的问题,他们管不了,要居民找物业公司。可是,物业公司也置若罔闻,导致现在私拉乱接电线的问题日益严重。
目击
沿着燃气管接电线
当日上午,记者来到了涂女士所居住的小区。在一栋居民楼的架空层内,一辆正在充电的电动车连接着一个悬空的接线板,顺着接线板往上看,一根红色的电线从外墙一直伸进3楼一户居民家。还有一辆电动车也在充电,正如涂女士所说,其电线竟沿着外墙的燃气管顺势而下。铁管边还有数根电线引向另一边的停车处。
经记者观察,这些电线分别是从3楼至10余楼的居民家直接垂下,有的电线不仅表皮颜色老旧,还打上多个黑胶布缠的“补丁”。接线板不是悬吊在架空层中,就是被随意扔在地上。电动车停放不齐,电线便如蜘蛛网般凌乱地交织着。
“有一次,我看到一名小孩在拉扯电线玩,真是危险。”小区居民万大爷摇着头,担心地对记者说,这样私接乱搭电线迟早要出大事,如果有小孩去玩接线板,人都会被电死。对于这种充电方式,小区的居民们意见都很大,认为这给他们的居住安全造成严重的隐患。
经记者调查走访,发现红谷滩新区许多小区都存在这种现象,在老城区则更为普遍。
车主
电瓶太重提着吃不消
随意乱接电线来充电,车主们又是怎么想的呢?对此,记者采访了几名电动车车主。“哎,给电瓶车充电好麻烦哦!”车主刘先生向记者诉说了这种苦恼。
刘先生说,他居住的楼层高,由于电瓶太重,提上提下让人吃不消。看到别人都接电线到楼下充电,他觉得很省事,就学着别人这样做。“我也知道有隐患,但我平时都很注意,不充电时就会切断电源。”刘先生建议小区物业给居民建一个供充电的停车棚,这样才能让乱接乱搭的现象得以规范。
记者采该时还了解到,有的车主因充电问题还与邻居发生过冲突。车主张女士说,为了防盗,她的电动车的电瓶被固定了,不好取出。以前给电动车充电是通过电梯运到楼上,停在楼道中充,但邻居有意见,认为电动车占了门口的过道。后来她把车推进家里充过几次电,可是车子脏兮兮的,不但影响家里的卫生,而且干活不方便。现在,她不得已才接电线到楼下充电。
物业
先规劝再派人清理
“我们不是没有管,而是车主们都不听,很难管。”就涂女士所担忧的充电现象,记者采访了该小区物业公司负责人。他称,他们曾在各单元门口张贴通知,禁止车主私接电源,但个别车主不配合。针对“空降”充电有抬头的趋势,该负责人表示,物业将再次张贴通知,如果有车主再不听规劝,物业公司将派人清除。
律师
出意外业主要担责
对此,省城律师徐金龙认为,小区业主明知乱接电线充电存在安全隐患却仍然这样做,由此发生意外时要负主要责任。如果小区内有此现象,物业不闻不问,一旦发生触电等意外事件,小区物业也要负责任。
供电
建议增设便民充电柱
有没有什么办法解决充电难的问题呢?南昌供电公司人士认为,这种私接电线充电的安全隐患不可小视,碰上刮风下雨的天气,易发生事故。电线在空中没有任何支撑与保护措施,会与墙角发生摩擦,而且经常要面临风吹日晒雨淋,磨损非常大,漏电概率很高。万一漏电的电线碰到在阳台上晾衣物的居民,或被玩耍的孩子碰到,很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该人士称,现在不少城市引入了街头快速充电站,投1元充电10分钟,车子可行驶六七公里。从实际应用来看,这更适用于“救急”。如果要“救穷”,建议小区增设便民充电柱,小区业主的电动车在充电柱充电,用电问题得到规范才能消除安全隐患,避免悲剧的发生。
对“空降”式充电现象,你有何看法,或者有什么好建议,欢迎拨打本报热线0791-6849315,或登录江南都市网(http://www.jnds.com.cn)发帖反映。
文/图 记者吴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