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讯 记者朱超报道:凭借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全面推进的东风,江西上下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围绕结构调整的主题,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加大科技投入、强化创新基础、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园区建设,大力扶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取得实效。
11月9日,记者从江西省科技厅获悉,今年年初以来,江西高新技术产业高开稳走,呈现出生产增长较快、效益整体改善、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的良好格局。今年前三季度,江西高新技术产业总体运行在平稳较快增长区间,实现增加值接近七百亿元。同时,尽管今年以来江西高新技术产业一直保持30%以上的高位运行,但就国内外大环境影响看,发展态势依然严峻复杂,江西一些小企业仍陷困境,根基薄弱难度“寒冬”。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争当“绿色崛起”排头兵
今年前三季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611家高新技术产业中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662.7亿元,实现增加值403.2亿元,分别占江西的57.3%和57.6%;实现利润84.7亿元,出口交货值227.8亿元,占41.6%和52.1%。
区内增加值突破10亿元的县区8个,其中渝水区和青山湖区增加值分别达到93.4亿元和75.5亿元,合计占全区的41.9%;珠山区、庐山区、渝水区、昌江区等八个县(区),区内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已占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三成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区内县域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设区市增长平稳递增 九江、上饶增长迅猛
今年前三季度,省会南昌市总量居首位,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百亿元,达126.6亿元,占江西的18.0%。
同时,新余高新技术产业对当地国民经济支柱作用最为显著,实现增加值98.2亿元,占该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7.0%,占该市GDP的20.4%,分别高出平均水平11.5和11.7个百分点。
此外,江西各设区市中,九江、上饶增长最为迅猛,其增加值同比增长66.4%和62.5%,分别高于江西平均水平33.7和29.8个百分点。
小企业仍陷困境 根基薄弱难度“寒冬”
前三季度,江西高新技术产业内逾七成的利润呈亏损状态的企业都是产值不足亿元的小企业。这些小企业较之大中型企业,规模小、实力分散、产业层次低、竞争能力弱、市场销路差,多数企业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底端,因而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特别敏感,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比较弱。
预计第四季度,在外部运行环境总体偏紧的情况下,产业内量大面广的小型企业,由于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弱,消化成本空间有限,面临的困难更大,企业生产经营和资本运作将遭遇不小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