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791-86849275
广告热线
0791-86847125
江西新闻网
电子商务景瓷网 | 大江论坛 |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江西新闻网  >  文化艺术
南昌应增加“新名片” 南昌富大有堤能否改名韦公堤?[图]
2012-02-13 07:46:00    来源: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编辑:周珺    作者:
字体:   | 大江论坛 | 评论(
新闻热线:0791-86849275(欢迎拨打,一经采用,即奉薪酬)
订江西手机报:电信、联通用户发短信JX到10626655,移动用户发短信JXP到10658000,3元/月
爆料投诉请进入大江论坛 问政江西

      ●网帖:南昌应增加“新名片”

      ●专家:韦丹对南昌贡献巨大

      ●讨论:请关注本报官方微博

      日前,一条“富大有堤能否更名为韦公堤”的帖子引发网友热议。网帖中所说的“韦公”即韦丹,唐元和三年(808年)韦丹任江南西道观察使(相当于省长)时,在南昌附近开南塘斗门,用来调节江水,筑赣江堤(即今富大有堤)12里,人称韦公堤。新中国成立后,韦丹所筑赣江堤以当时的富有圩和大有圩合称为富大有堤。

      “韦丹是历史上对南昌贡献最大的一位官员,有必要把富大有堤改为韦公堤,以纪念他。”江西省省情教育专家、南昌地方文化研究专家、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教授黎传绪认为,把富大有堤改为韦公堤可以进一步丰富南昌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十分有必要。

      A【话题】

      应该把富大有堤改名为韦公堤

      在南昌市赣江大桥以北,有一条名为富大有堤的路。如今的富大有堤已经成为车水马龙的重要交通通道,人们也已经习惯这个叫起来有些拗口的路名。然而,绝大多数人可能都不知道,富大有堤与一位为南昌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历史名人紧密相关,这个人就是唐朝的韦丹。

      日前,一条关于韦丹的网帖引起网友的热议。

      网友建议,应该把现在的富大有堤改名为韦公堤,这里所说的韦公就是唐朝的韦丹。韦丹,今陕西西安人,唐元和三年(808年)任江南西道观察使时,在南昌附近开南塘斗门,用来调节江水,筑赣江堤(即今富大有堤)12里,人称韦公堤,设内外斗门,阻止赣江洪水泛滥,凿陂塘589处,可蓄水灌田1.2万顷。元和四年,韦丹扩建南昌城区,组织下属疏甬道,排渍去污,解除了城内下雨天“洪水泛市中”的困境。唐宣宗以韦丹“政事卓然有大功”,下令将其功刻碑。明正统元年(1436年),在南昌铁柱宫(即万寿宫)西侧建韦丹祠,立塑像,供民祭祀。韦丹祠历数百年不衰,于1969年“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韦公堤也因年代久远渐渐被人们遗忘。

      “富大有堤这个名字是新中国成立后叫起来的,来源于富有圩和大有圩的合称。”黎传绪说。新中国成立前,富大有堤有两段,一段叫富大圩,一段叫大有圩。富大圩就是韦丹所修的堤,也称官堤;而大有圩则是后来民间陆续修建的,又称为民堤。两段堤合在一起就成了现在的富大有堤。

      近年来,南昌市启动了富大有堤沿线建设,通过美化、绿化、亮化,将富大有堤打造成15公里长的景观带,并组织沿线单位及所辖区政府与脏乱差打了一场“歼灭战”,使之成为江南最有特色的滨江商业景观大道。

      B【背景】

      韦丹和富大有堤渊源深厚

      “倒了鲤鱼闸,淹了佛头塔。”这就是古代民间的一句俚语。据黎传绪介绍,这句话所说鲤鱼闸,就是韦丹修的,位于现在南昌市昌东镇的尤口;而佛头塔则是现在的南昌市青云谱区的佛塔,当时那里有一座塔叫佛头塔。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韦丹所修的韦公堤的重要。

      唐宪宗年间,韦丹任江南西道观察使,在南昌主政期间,对地方建设和治水防灾尤为重视。南昌地处赣抚两河之滨,历来水患严重,百姓频遭祸害。韦丹组织民工于赣江险段筑长堤12里,挖陂塘589处,可蓄水灌田1.2万余亩;又在抚河开设义渡,便利两岸行人。后人感其德,故名赣堤为韦公堤,抚河渡为武阳渡。

      “韦丹是古代对南昌建设贡献最大的一位官员。”黎传绪说,“韦丹当时采取了几项举措,在今天来看都是先进的。”韦丹主政南昌时,南昌城(现在的南昌老城区)刚刚建立不久,所有的市政建设还没有开始,整个社会非常混乱。韦丹首先在南昌城实行城市规划,建设了街道,解决了城内的交通问题。针对当时城中居民混杂,各类人员都有,城中的民居以竹木茅草为主,既不美观又易发生火灾的问题,韦丹率领百姓大兴土木,解决了居民的住房问题。韦丹广征工匠,教百姓烧砖制瓦建房,并且政府出资建造一批砖瓦房,平价或降价卖给生活贫穷的百姓。同时,修造明渠暗沟,排涝排污。南昌处于赣江抚河交会处,河道纵横,经常遭遇水灾。韦丹致力于整修疏通河道,开挖湖泊蓄洪,建筑河堤防洪。

      《新唐书·韦丹传》记载,唐宣宗读《元和实录》看到韦丹政绩突出,就和宰相谈论:“在元和年间,治理百姓谁是第一?”宰相周犀回答说:“我曾经任过江西太守,韦丹功绩卓著,恩泽施及八州百姓。韦丹死后四十年,无论老幼都对他思念不忘。”于是,唐宣宗下诏让观察使上书言韦丹的功绩情况,命工匠将其刻在碑石上铭记。

      黎教授说,韦丹治理江西期间,南昌成为江南著名的美丽都会,属江南一大都会。

      C【说法】

      专家称改名可丰富南昌内涵

      南昌是具有2200多年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曾作为五代南唐的古都,是长江下游地区重要经济带城市,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遗憾的是像韦丹这样为南昌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现在竟然很难找到他在南昌的踪迹了。”黎传绪无不遗憾地说,杭州的西湖有“苏堤”纪念苏东坡、“白堤”纪念白居易,但是南昌市的“韦堤”却没有留下来。

      当时,因为韦丹建造南昌城外的河堤,百姓也称之为“韦公堤”。可是,由于时代的变迁,“韦公堤”的名称渐渐消失了,只有“武阳”成为历史上唯一留下来的对韦丹纪念的地名。因为武阳当地在抚河边上,河道很宽,河水很急,乡民的小渡船经常翻掉造成人员死亡,所以当地的百姓只有绕很远的路才能过河。韦丹考察地方时了解到这件事,便决定由官府建造大船为百姓免费义渡。后来,百姓称之为“武阳渡”,因为韦丹被朝廷封为“武阳郡公”。可叹的是,现在很多人已经不知道“武阳”和韦丹的关系,也不知道韦丹为南昌所作出的丰功伟绩。

      “把富大有堤改为韦公堤,很有意义,很有必要。”黎传绪认为,从对城市的建设来看、从为百姓的造福来看,苏东坡和白居易对于杭州的功绩远远不如韦丹对于南昌的功绩。韦丹为南昌城的建设、为南昌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应该千古流芳,世代铭记。“改名可以进一步丰富南昌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之举。”

      富大有堤可不可以更名为韦公堤?欢迎读者参与讨论。你可进入江南都市报官方微博http://weibo.com/u/1735937570留下建议,也可以直接拨打本报记者热线13576090677发表看法。

      □文/图 记者徐明 实习生夏云秋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大江网(dajwjx)”和“手机江西网(jxrb_jxnews)”。
          
      相关新闻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电子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