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讯 记者宋海峰报道:为在全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更好富裕农民和农村,加快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筑牢我省建设和谐秀美乡村经济基础,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省委、省政府近日以赣发〔2012〕11号文件印发了《江西省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2-2020年)》。
省委、省政府发布《规划纲要》,具有重要标志性意义:标志着省委、省政府在“三化同步”中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标志着现代农业建设从目标倡导变成了实际举措,标志着“十二五”期间乃至到2020年全省现代农业体系建设有了纲领性文件。今后一个时期也必将成为我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时期。
建设现代农业体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富裕农民农村,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规划纲要》指出,现代农业建设已经成为国内外农业发展大趋势。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进程中,我国明确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颁布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我省要顺应时代发展大趋势,牢牢抓住农业现代化大机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我省是农业大省,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现代农业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已经具备良好基础和条件。但总体上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面临许多严峻挑战和风险。
《规划纲要》通过研究判断国内外现代农业建设趋势和我省现代农业发展情况,阐述了现代农业的重要作用以及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阐明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业体系的重要意义,并明确提出,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不仅能有力改造提升传统农业,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富裕农民农村,而且能够有力支撑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
省委农工部主要负责人认为,建设现代农业,是顺应广大农民群众愿望,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加快破除分散落后的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对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束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变革,是继家庭承包经营冲破计划经济桎梏之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升现代生产力水平的新一轮改革,将有力推动农业更好发展。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以系统的思维、统筹的办法,科学规划体系构架,增强使命感、紧迫感,不断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全力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
《规划纲要》明确了现代农业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路径和评价指标等,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战略,紧紧围绕“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主题,牢牢把握国家实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和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规划等重大机遇,全力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
《规划纲要》围绕富民为先、效益为重、市场主导、绿色发展、改革驱动、开放开发、政府支持等七项基本原则,对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和奋斗目标,以及工作主线、发展动力、主攻方向和战略支撑,进行了准确概括,说明了我省应发展什么样的现代农业、怎么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目的基本要求。
《规划纲要》制定的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路径,最重要的有四条:即用工业化办法发展农业、用产业化要求经营农业、用现代科技提升农业、用专业合作社形式组织农业,说明了我省现代农业应该走什么样的路子。
权威人士指出,《规划纲要》提出的发展现代农业的评价指标,是一个全面、综合、科学的、细化的指标,即包括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主要农产品总产量、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农业产出效益指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优良品种占有率、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率、农业信息化服务覆盖率等农业科技进步指标;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比重、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等。无疑,这一根据我省实际,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建立的江西现代农业指标体系、评价,必将规范和促进全省现代农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