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记者从省民政厅了解到,江西已对社会福利、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登记进行了松绑,这部分社会组织不用再找业务主管单位便可直接登记。
且今年我省将拿出600万元,向社会组织购买公益服务,全省合法注册的公益社会组织有好的项目均可申报。
省民政厅特别邀请本报作为媒体监督单位,与专业评估机构一起对公益项目申报进行评估,并对项目实施进行有效监督。
【新政】
公益、慈善类组织可直接登记
省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易军表示,根据摸底调查,目前全省未登记的基层社会组织约有2万余家,其中社会福利、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有6000余家。从现在开始,江西社会福利、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可直接向民政部门申请登记。
此前,江西省社会组织申请登记须先挂靠行业职能部门作为业务主管单位,再到民政部门登记,由业务主管部门和登记管理机关实行双重管理。
易军表示,居民对政府服务的需求日益多元化,有些服务政府可以直接提供给群众。但有些服务,政府即使想提供,却由于缺少专业人员或针对性不强,而导致效果较差。
记者了解到,省民政厅已联合团省委、省妇联、省慈善总会出台文件,征集2013年度全省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根据规定,经江西省内县级以上民政部门登记,且上年度年检合格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均可进行项目申报。对获得立项的每个项目给予最高额度30万元以内的资助。今年初步安排600万元资金购买服务,今后将逐步增加年度购买服务的资金。
【实施】
将邀请本报参与公益项目申报评估监督
“把政府部门‘做不好’的事,交给市场或社会组织来做,资金则由政府出。意味着政府转变为项目的出资者和监督者,而不是直接实施者。”易军表示,目前江西已注册的社会组织有1.35万家,向政府“出售”公益服务后,社会组织有望快速壮大。
各合法注册的社会组织可以通过江西民政网、江西社会组织网下载相关资料,并于4月30日前将申报材料报送至省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办公室(联系电话:0791-86201904)。
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社会组织准入门槛降低,并不代表依法监管松懈。社会组织登记除了仍要满足必要的人员、场地等要求外,我省还将加强社会团体换届、负责人变更等事项的审查。
“哪些项目可获得政府资助,必须经过严格的程序。”省民政厅邀请本报作为媒体监督单位,与专业评估机构一起参与公益项目申报的评估,并对项目实施阶段进行有效监督。
文/记者廖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