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791-86849275
广告热线
0791-86847125
江西新闻网
电子商务景瓷网 | 大江论坛 |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江西新闻网  >  文化艺术
新建县三处文物跻身“国保”行列 专家称可打造古色旅游线路
2013-05-29 05:50:57    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编辑:李海军    作者:
字体:   | 大江论坛 | 评论(
新闻热线:0791-86849275(欢迎拨打,一经采用,即奉薪酬)
订江西手机报:电信、联通用户发短信JX到10626655,移动用户发短信JXP到10658000,3元/月
爆料投诉请进入大江论坛 问政江西

      新建县铁河乡陶家村西北约1公里处,有一座荒凉山丘——铁河古墓群。前不久,铁河古墓群与紫金城城址“捆绑”打包,和朱权墓与乐安王墓、邓小平旧居与劳动车间一道,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拥有三处“国保”文物单位的新建县,如何保护和利用文物引发人们的关注。

      古墓偷盗猖獗成立文物保护巡防队

      新建县文物丰富,分布点多面广,但古墓葬、古遗址由于地处荒郊野外,保护难度大。如何保护好田野文物,该县没少花心思。

      1982年,省文物部门在铁河乡发现大小古墓100余座,除了少数地表可见的宋墓外,大多为汉墓,为典型的汉代古墓群。经初步分析,属汉代王室昌邑王坟墓的可能性比较大。1987年升为省文物保护单位。然而,由于保护不周,古墓群的古墓大多塌顶,外层墓体隐没在地层以下。

      “铁河古墓群是江南规模最大的一处汉代古墓群。”新建县博物馆负责人告诉记者,自然力的侵蚀是缓慢、渐进、有限的,但是人为的破坏却是巨大的。据介绍,近年来,一些文物犯罪团伙疯狂盗挖古墓,汉代古墓群文物安全面临威胁。

      2010年,新建县把铁河周边古墓群列为重点防范保护区域,健全县乡村三级保护网络,不仅县文管所指定了专管员,乡镇文化站也配有文保工作人员,文物点上还设有文物保护员。

      此外,文物部门还在大塘坪乡、铁河乡各成立一支文物保护巡防队,聘用6名巡防人员日夜巡逻。盗墓现象终于得到遏制,为升格为“国保”提供了保障。

      专家曾经建议将朱权墓改为“明宁王陵”

      朱权墓经历了560多年风风雨雨,被称为江南第一大地下皇陵。由于年久失修,显得有些破败。

      5年前,省博物馆专家曾对朱权墓进行了一次全方位“体检”,并将修缮提上日程。当时,专家还建议将朱权墓更名为“明宁王陵”,以提升朱权墓的知名度。

      文物专家称,朱权墓虽然在1958年就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在南昌以外知名度并不高。“外地客人来南昌游玩,很难将朱权墓与明朝宁王挂上钩。”专家说,普通人最后归属也称为墓,朱权墓在叫法上气势不足。明十三陵、西潘陵等,这些被皇帝封王的人,死后安葬地均称为陵。

      今年5月,朱权墓与乐安王墓成为新建县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列入‘国保’后,想要再改成‘明宁王陵’,恐怕就很难了。”专家说,但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应在保护的同时,好好利用,也一样能提高知名度。

      保护利用并举可开辟古色旅游线路

      “我们已经请了北京有关设计单位,为最近升格为‘国保’的文物单位进行编制规划。”新建县博物馆负责人说,文物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利用必须服从于抢救保护,保护永远是第一位的。

      文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是个大课题,也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记者了解到,新建县一直以来就有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开辟旅游线路的计划。目前,该县已将汪山土库、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串联在一起,准备开辟古色旅游线路。

      而朱权墓,同样蕴藏得天独厚的文物资源。专家认为,首先要精心呵护好朱权墓,留住江西文化的魂,完整无缺地将其留传给子孙后代,然后从实际出发,走出一条保护和利用协调发展之路,形成保护、开发、利用、发展的良性循环。

      专家提出构想,对朱权墓修整后,恢复南极长生殿等建筑,对原有的附属设施加以还原,对相关文化进一步发掘,并修建明王府庄园,陈列朱权墓文物以及朱权字画,然后将乐安王墓、八大山人纪念馆(都是朱元璋的后代)等景点有机连接,形成一条主题巡游线路,这将是一条很好的古色旅游线路。

      本报记者徐黎明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大江网(dajwjx)”和“手机江西网(jxrb_jxnews)”。
          
      相关新闻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电子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