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昌讯(记者蔡颖辉)15年来,他一直寝食难安,拼命赚钱,只为了还清15年前欠下的债务。虽然借钱给他的人多已忘记此事,甚至有的人已撒手人寰,但这15年来,他一直把记录着债务的小账本随身带着,时刻提醒自己丢什么不能丢信誉,一定要找到债主还清欠债,也“搬掉”心里这座压了15年的大山。
“他上门还钱时,我已经认不出他了,也不知道他为什么找我。”8月18日,省话剧院的尹小枚见到了多年未见的吴老师。15年前,尹小枚在南昌电台工作,在一次采访中认识了吴老师。当时吴老师留给她的印象是这个人有追求,自强不息。1998年,吴老师想办民营学校,但资金紧张,就找尹小枚开口借了3000元钱。“我当时的收入一个月1000元不到,3000元也是很大一笔钱了。”尹小枚说,但当时觉得吴老师很正直,不像骗子,虽然不知道他住哪里,对他了解也不深,但还是把钱借给他创业,连借条也没打。
不久,尹小枚和吴老师就因各自工作繁忙失去了联系。刚开始,尹小枚偶尔会想到这笔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渐渐忘记了这件事。时间一转眼过去15年,2013年的一天,家里突然来了一个陌生人找她。“我问他是谁?找我有什么事?”尹小枚说,吴老师说是来还15年前的欠债,她一时都没反应过来。
吴老师说,1998年,为了办残疾人学校,自己四处举债,并向尹小枚借了3000元钱。办学期间,吴老师向将近20个人借了钱,从一两千到上万元不等,总共举债10多万元。2000年,吴老师办学失败后,就离开了南昌。由于无钱还债,他不好意思与债主联系,但借钱的小账本却从不离身。目前,借钱给吴老师的人当中,有的失去了联络,有的已经去世,但他还是一直坚持存钱,并找到这些人还清债务。
8月18日中午,吴老师来到尹小枚家中。这是借钱以后,他第二次见到尹小枚。“以前没还钱不好意思联系,手头有了钱,才好意思联络尹小枚。”吴老师说,当年为了投资办学,自己四处举债。虽然当时认识尹小枚不到半年,关系也不熟,但为了办学校,还是向尹小枚开了口。没想到,尹小枚很快答应,第二天就让他去拿钱。“虽然还清了欠款,但利息还没算,我还要努力赚钱,以偿还利息。”
吴老师告诉记者,最近他在寻找以前在南昌市第十八中学当老师的“王林柏”,不过学校说没有这个人。“学校说只有一个姓汪的和我描述的情况差不多,在景德镇烧瓷板画,但是已经去世。我正在寻找他的家人。”吴老师说,目前他还在寻找其他失去联系的人,希望能够把这些钱全都还清。据了解,近一两年,吴老师评到了副教授,收入也有所提高。但为了尽早还债,至今吴老师连电动车都不舍得买。
吴老师的“诚信还债路”也感动了他的债主们。“他说要还利息,我说算了,他不提我连这笔钱都不记得了,现在社会上这种人还真不多。特别是他现在还很窘迫,听说他爱人还在外面扫地赚钱。”尹小枚说,看到吴老师这么讲诚信,自己想帮帮他。
吴老师虽然经济上比较窘迫,但心里却越来越轻松。他说,人生最痛苦的就是欠别人钱,不还钱没信誉。15年来,他心里始终牵挂着这件事,这些债务像一座山一样压在自己心里。这些年来,通过自己的努力也慢慢还掉了不少债务。目前,还欠一个残疾人学生和亲戚的钱,他计划花两年时间还完这些钱,不能让这些当时信任他的人失望,也还自己心灵一片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