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讯 江西日报(记者徐黎明)尽管离春天还有一段时间,但首批“打前哨”的夏候鸟苍鹭上周已抵达鄱阳湖湿地。随着气温上升,鄱阳湖区的冬候鸟正陆续分批集结准备北归,湖区正上演冬夏候鸟“换防”的好戏。有趣的是,对水质环境要求苛刻的秋沙鸭也频频现身鄱阳湖。
夏候鸟来了3000多只
鄱阳湖保护区相关人士介绍,今年2月,第一批冬候鸟离开湖区北迁。连续的晴暖天气让部分冬候鸟找到北归气流,展翅而去。据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候鸟自然保护区监测数据显示,首批北迁的越冬候鸟数量大约在1万只左右,主要有天鹅、大雁等,预计3月份是它们北迁的高峰,4月份将全部飞离鄱阳湖。
与此同时,夏候鸟的先锋部队也开始抵达,急着前来鄱阳湖抢地盘。2月26日、27日,鄱阳湖保护区九江保护监测站在赤湖和东湖浅滩上,监测到19只灰头麦鸡,它们时而低空飞行鸣叫,时而游走浅滩享受美食。
“与往年的监测结果对比,灰头麦鸡到得比较早。”鄱阳湖护鸟员李春如介绍,根据历史调查数据显示,灰头麦鸡往往作为夏候鸟的先头部队抵达鄱阳湖。随着天气晴好、气温回升,夏候鸟大部队将会逐渐取代越冬候鸟。
李春如说,上周,在都昌县苏山乡雷山村,成群的苍鹭筑巢搭窝,比往年提前10多天,这是最早来的一批夏候鸟。气候变暖,“误导”了归心似箭的夏候鸟。目前,到达都昌县多宝乡和苏山乡的夏候鸟大概在3000只左右,有苍鹭、白鹭等。鄱阳湖夏候鸟每年约有20万只,4月是它们飞抵的高峰,8月后陆续离开。
“因为上周气温骤降,鄱阳湖冬候鸟暂停北迁,不过正在大规模集结,一旦有利天气来临,将集体北迁。” 鄱阳湖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
鄱阳湖频现秋沙鸭身影
有趣的是,平时难得一见的秋沙鸭,也频频现身鄱阳湖。2月27日,九江保护监测站在赤湖监测到白秋沙鸭雌雄共28只。这是该站建站以来首次在鄱阳湖区监测到的白秋沙鸭身影。
据介绍,白秋沙鸭是鸭科秋沙鸭属的水鸭,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栖息于湖泊、河流和池塘等地带,善游泳和潜水。白秋沙鸭春季于3月中旬至4月初从南方越冬地往北迁徙。
“让人欣喜的是,更珍贵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也频频在鄱阳湖亮相。”鄱阳湖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2012年11月12日,鄱阳湖修河水域迎来首批中华秋沙鸭越冬,数量达数十只。同年12月28日清晨,鄱阳湖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护鸟员在巡湖时,也观测到10多只中华秋沙鸭在保护区内栖息,这是该保护区首次发现中华秋沙鸭。
中华秋沙鸭一般主要在中国东北及西伯利亚等地繁殖,冬季到长江以南越冬。它属于比扬子鳄还稀少的国际濒危动物。鄱阳湖频现中华秋沙鸭,说明湖区水质洁净,鱼虾和水生昆虫丰富,适宜秋沙鸭捕食及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