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晋辉 本报记者 温 凡
近年来,抚州市临川区牢固树立脱贫攻坚是最大民生的理念,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人而异的脱贫原则,精准选择产业脱贫的路子,不断拓宽贫困户的增收渠道,极大地提高了产业脱贫的效率。截至目前,该区已经有5000多户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脱贫致富。
因地制宜,根据村情定方向
临川是农业大区,400多个村的村情各有不同,发展产业的道路各不相同。各驻村干部在充分熟悉村情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发展符合各地实际的产业,减少了“水土不服”的错配。
高坪镇东源村地处丘陵地带,山地资源丰富,却一直闲置。驻村干部经过认真商讨,在分析市场行情和广泛征求贫困户的意见后,决心将荒山空地变成油茶林。随后,他们积极协调争取市、区的产业帮扶资金,请来专业设备平整200亩土地,多方奔走让爱心企业家捐献油茶苗木。油茶栽种后,每户贫困户享有10亩油茶10年的收益,预计每年可增收近2万元。
大岗镇下门村利用村旁的山地发展无花果种植,带动14名贫困户脱贫;腾桥镇全家村把村口的闲置土地建设成为田园综合体,吸引市民前来观光、旅游。这些变化都源于各地充分利用村里闲置资源,把产业扎在家门口,实现人不出村、村头脱贫。
因势利导,传统产业助脱贫
临川区针对各乡镇传统产业众多的特点,因势利导,采取多种措施帮助贫困户从事传统产业。
荣山镇种植灯芯草历史悠久。该镇把灯芯草作为精准脱贫产业,在新安村以“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对18户贫困户实施绿色产业脱贫。合作社租赁水田60亩,并提供种苗、技术和收购,贫困户每人认种1亩,年增收1万元以上。
青泥镇是蜜橘种植大镇。该镇从技术、劳力、销售等多方面给以帮助,让50多户贫困户通过种植蜜橘过上好日子。温泉镇杨源村指导16名贫困户种植柚子树,户均年增收6000余元。
因人而异,发挥专长创事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临川区根据贫困户的自身条件和家庭情况,因户施策,让每户贫困户有产业、有帮扶、有钱赚。
汤锦堂是河埠乡河埠村精准扶贫户,今年63岁。乡政府和区发改委驻村干部根据他的身体状况和实际条件,从资金和技术等多方面提供帮助,使其实现养牛创业的梦想,年增收上万元。嵩湖乡江下村贫困户黄茂林肢体残疾,干不了重活,但他会养鸡。乡政府出资为他建造鸡棚,企业负责提供鸡苗、技术指导和销售,一年增收6000余元。
因人而异,才能够真正做到精准;贫困户有能力做,产业脱贫才能够落到实处。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药品信息服务证 赣网文[2018]3167-034 (总)网出证(赣)字009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36120170002 江西日报社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