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碧玉
在江西野生动植物保护界,黄晓凤有“活词典”的美誉。作为省林科院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从业22年来,她一直行走在保护和研究江西自然生命的征途中,并将其科研成果运用到特色种养殖产业,助推林农精准脱贫。
“江西是个林业大省,森林覆盖率居全国前列,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但在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研究领域长期滞后,我想改变这种现状。”1997年,黄晓凤从东北林业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当时的国家林业部工作机会,义无反顾回到老家江西。
从事野生动植物研究工作,经常要深入大山,与虫蛇鸟兽为伍,危险时常相伴。为获取研究数据,黄晓凤曾数月穿行于大山中。想要找到动物,就要走动物走过的路,大多数时候,她都走在不能称之为“路”的大山深处,林密湿滑,蛇虫噬咬,有时一待就是一周……
黄晓凤从没放弃。2005年,她首创全省唯一专门从事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科研机构——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所。黄晓凤回忆说,干这一行很辛苦,一旦发现新物种或珍稀物种时,那种成就感瞬间就让人忘记之前的艰辛。2007年底,得知龙虎山发现中华秋沙鸭后,她顾不上舟车劳顿,背起相机、望远镜、干粮和水壶就去了林区。秋沙鸭警惕性很高,很难近距离观察。为了详细记录其活动情况,黄晓凤总是提前潜伏在河岸边,用望远镜远远观察,每次一蹲就是好几个小时,终于获得了研究中华秋沙鸭的第一手珍贵资料。
黄晓凤还常年奔走各地,为林农提供养殖技术指导。她主持研发的“雁鸭类水禽高效扩繁及健康养殖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已在江西、湖南、湖北等12个省(市)广泛应用,近三年来,累计为农民新增利润4.02亿元,节支总额5800万元。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 赣网文[2018]3167-034 (总)网出证(赣)字009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36120170002 药品信息服务证 江西日报社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