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记者左阳天报道:4月29日,南昌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迎来全线洞通。开工3年来,地铁4号线犹如一条长龙,过抚河,穿赣江,在洪城大地下舞动,安全穿越了重重障碍。4号线还创造了多个“首次”和“之最”:首次设置了高架车站、线路里程最长、车站数量最多、投资金额最大、实施难度最大.....
南昌地铁4号线起点为白马山站、终点鱼尾洲站,贯通新建区望城、红谷滩九龙湖新城、南昌县、西湖区、东湖区、青山湖区、高新区等7大片区,与2号线在西站南广场站、与3号线在绳金塔站和上沙沟站换乘,是南昌城市轨道交通线网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南昌地铁在实现“三线运营”的基础上,进一步迈向网络化运营的重要一环。
从开工到洞通用时最短,仅三年多时间
据了解,在南昌市已获批的地铁线路中,4号线创造了多个“首次”和“之最”:一是线路里程最长,全长达到了39.6公里;二是车站数量最多,全线共设有29座车站;三是投资金额最大,总投资超过300亿元;四是单线融资最多,4号线银团贷款合同金额225亿元,是迄今为止江西省最大的单笔银团贷款;五是基坑开挖最深,坛子口站基坑最深33米,相当于十一层楼高;六是首次设置了高架车站,此前南昌地铁1、2、3号线的车站全部为地下车站,4号线首次在城市外围的望城片区设置了4座高架车站,分别为白马山站、裕丰街站、璜溪站、中堡站,节约了十多亿元的投资,实现了功能性与经济性的有机统一。七是实施难度最大,4号线下穿房屋33.4万平方米、河流4条、地铁线2条、铁路线3处、桥梁11座,房屋拆除面积达11.25万平方米,工程整体风险等级高、控制难;八是从开工到洞通用时最短,4号线2017年12月28日开工,到今天全线洞通,用时仅三年四个月零一天,比1、2、3号线用时都要短。
这个区间为4号线为全线环境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
由中铁五局承建的4号线二标六工区,包括丁公路南站、丁公路南站——丁公路北站区间,丁公路北站,丁公路北站——人民公园站区间,全部位于老城区,建筑物密集、管线复杂、地下水丰富,是4号线全线中周边环境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的工区。
在丁人区间,地铁需要穿越大片的居民房屋。“为保证居民楼的安全,在穿越前,我们委托江西省建筑设计院进行了房屋结构鉴定,并对该地段涉及盾构作业的所有房屋下方土体采取静压注浆方式加固。”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地铁项目管理分公司项目经理黄逢源告诉记者,因临时搬迁协调难度较大,项目部还联合相关单位制定了应急预案,为作业过程中居民能够及时外迁做好保障。在许多居民懵然未知时,盾构机已悄然穿过。
在丁丁区间,盾构机要下穿既有运营的2号线,盾构区间距2号线仅有4.04米,是南昌市首例盾构下穿既有运营地铁线路施工。“施工风险系数太高,盾构掘进过程中很可能造成对盾构上方土体的超挖,对2号线隧道结构造成影响,产生列车减速、停运等严重后果。”黄逢源说。工程的安全问题,是悬在每一位南昌地铁建设者头上的达摩克斯之剑。经过严密的论证和部署,项目管理分公司决定运用新型材料“克泥效”新工艺,利用盾构机的中盾径向注浆孔注入“克泥效”,在盾构掘进时及时填充刀盘和盾体之间的空隙,达到控制沉降的目的。
某下穿区间每天大概有130对列车通过铁路桥
在4号线起凤路站到七里站区间,地铁要下穿京九铁路青山桥。“桥体年久失修,车流量又大,每天大概有130对列车通过铁路桥。一旦停运,后果将不堪设想。”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地铁项目管理分公司项目经理余志勇坦言,在盾构下穿前,施工人员每天只有凌晨2个小时的空窗点对桥体进行加固改造,且又受到春运、汛期等特殊时期的影响,施工效率很低,项目一度被列为4号线“卡脖子工程”。
“我们是‘地下铁军’,关键时刻必须迎难而上。”余志勇没有时间犹豫,他及时和铁路局现场部门取得联系,24小时驻守在施工现场,带领大家与时间赛跑,逐步克服了京九桥加固施工请点难、盾构始发场地狭小等一系列困难。最终,在2020年12月底完成了桥梁改造加固,在春节前完成了盾构下穿,将整体工期提前了1个月,并创下了单月550环的南昌地区盾构掘进记录,让高峰期每5分钟就有一趟列车经过的京九铁路青山桥,安然度过了施工期。
截至目前,29座车站已经全部封顶:6条高架区间、52条盾构单线区间全线贯通;现在正全面进行附属结构施工及机电安装施工。顺利实现“洞通”的地铁4号线,将全面转入设备安装、车站装修和系统调试阶段。南昌地铁4号线洞通以后,接下来将有序高效推进轨通、电通等工作,力争今年年底顺利开通试运营。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