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江西日报记者童梦宁) 眼下正值江豚(即长江江豚)繁殖期,但江豚野外产仔十分隐蔽,不易被人发现。4月7日7时许,在赣江南昌市东湖区扬子洲水域,我省野保志愿者余会功及其江豚拍摄团队近距离偶遇江豚产仔,并用手机抓拍到豚宝宝脱离母体后入水,迅速被豚妈妈托出水面呼吸等场景视频,时长10余秒。
孕豚大腹便便,将临盆产仔。余会功团队供图
4月8日至10日,经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丁、副研究员郝玉江等权威专家鉴定,该视频确系江豚野外自然产仔场景。他们表示,江豚是长江生态健康的指示物种,也是长江水生态系统的风向标。江西境内观测到的这一场景在全国极为罕见,进一步证明赣江水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扬子洲江豚种群稳定,为英雄城南昌上演“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江豚与都市风光并存”的生态故事增添了动人色彩,加之鄱阳湖水域江豚总量持续多年占据全国半壁江山等喜人景象,再次凸显江西抓好长江大保护成效明显,并为长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物多样性功能明显增强提供有力证据。
4月10日,王丁向记者谈起余会功团队观测到江豚野外产仔片刻场景时,仍抑制不住激动心情。他说,江豚的妊娠期长达12个月,产仔过程持续一个半小时或两小时。从事江豚等水生濒危动物研究40余年,他及其科研团队仅在人工饲养繁殖基地见证过江豚产仔。
近两天,余会功团队还在扬子洲水域拍摄到一对母子豚和两头大腹便便的江豚,其中幼豚体长六七十厘米,寸步不离黏着豚妈妈,悠然游泳、呼吸,十分可爱。经王丁、郝玉江等专家再次鉴别,该幼豚很可能就是4月7日早上诞生的“新生儿”,那两头大肚江豚其实是孕豚,预计5月将临盆产仔。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江豚“拖家带口”扎堆畅游扬子洲水域,扬子洲因此成为全国关注热点,并被省农业农村厅列入“部省共建”(即农业农村部和省政府共建)鄱阳湖长江江豚保护基地监测区,具体工作实施由省水生生物保护救助中心承担。该中心研究员戴银根表示,去年11月起,该部门已联合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机构,安装水下声学实时预警系统,配备无人机、鱼探仪,对扬子洲水域适时监测,精准摸清扬子洲江豚种群数量及栖息环境,从而探索一套科学有效的监测方法,再扩展至鄱阳湖水域,调查全省江豚保护成果,制订保护新举措。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