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791-86849275
广告热线
0791-86847125
江西新闻网
电子商务景瓷网 | 大江论坛 |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江西新闻网  >  答疑解惑
孩子满8岁可“帮家里打酱油”
本报携手南昌市普法办等部门开展民法典普法宣传
2023-05-19 05:27:32    来源:大江网-新法治报
编辑:舒小露    作者:方维芳
字体:   | 大江论坛 | 评论(
新闻热线:0791-86849275(欢迎拨打,一经采用,即奉薪酬)
订江西手机报:电信、联通用户发短信JX到10626655,移动用户发短信JXP到10658000,3元/月
爆料投诉请进入大江论坛 问政江西

      法入课堂,“典”亮校园。5月17日晚,民法典进校园之云课堂准时开讲,泰和泰(南昌)律师事务所万潍江律师结合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案例,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法治课。

      5月是第三个民法典宣传月,新法治报携手南昌市普法办、东湖区普法办、东湖区司法局、东湖区教体局开展2023年民法典宣传月之民法典进校园活动,也是第749期“公益律师进社区”活动,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文/图 新法治报全媒体记者方维芳

    学生聆听公益律师讲课

      “孩子们听得很起劲”

      为开展好此次普法活动,南昌市普法办、东湖区普法办、东湖区司法局、东湖区教体局精心组织,广泛动员。活动当天,师生们在电脑旁、手机上学习了一个小时,收获满满。

      公益律师从民法典概述、在法律上你属于什么人、民法典如何守护我们的一生三个方面介绍了民法典对百姓生活的保障作用,结合一些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将枯燥难懂的法律条文化为易懂的语言,加深了学生们对民法典内容的具体认知,让同学们在生动有趣的互动中学习了相关法律知识。

      南昌市东湖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展民法典进校园活动,目的是用法治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通过青少年能够听得懂、学得会、记得住的方式,让学生对民法典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提高了他们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让青少年能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公益律师的讲课内容丰富、‘干货’满满,孩子们听得很起劲。希望孩子们能学以致用,做个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公益律师直播授课结束后,不少老师如是说。

      “讲的都是我们身边的案例,非常容易理解。通过律师授课,明白了民法典这本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如何守护我们一生的。”听完这堂直播课,同学们纷纷留言。

      满8岁可“帮家里打酱油”

      万潍江律师以年龄为主轴,介绍了胎儿及人在8岁、16岁、18岁等年龄节点享有的民事权利,通过一系列事例串联起了民法典中与学生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法条,让看直播的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民法典就在身边”。

      “当小明还是胎儿时,姥姥姥爷想把祖传手镯送给他,他有权利继承吗?”万潍江律师以案例切入,让同学们更好理解。胎儿虽然不能称做法律上的“人”,但按照民法典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出生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8周岁是一个很重要的年龄分界线,把未成年人分成两个阶段:8周岁前为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8周岁以后,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万潍江律师介绍,“用通俗的话说,8周岁以上的小孩,就可以‘帮家里打酱油了’。”

      14周岁是一个十分重要,也很“危险”的年龄。这个年龄段将可能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刑法上的责任。万潍江律师进一步解释,14~16周岁属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另外,14周岁也是法律对部分人严格保护的一个年龄界限。刑法规定,14周岁以下的女性儿童为幼女,与幼女发生性行为,无论幼女是否同意,均成立奸淫幼女罪,应当以强奸论从重处罚;同时无论男女,只要是未满14周岁均可成为拐骗儿童罪的对象和拐卖儿童罪的对象。

      16周岁开始有了劳动的权利,法律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

      到了18周岁这个年龄,就属于成年人了,享有广泛的公民权利: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权参与国家管理,担任公职和社会职务的资格(包括担任警察、律师、公务员),办理公司、企业。

      见义勇为无需承担民事责任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相关法律知识,万潍江律师通过小故事切入、以案释法。

      近年来,“校园贷”“套路贷”等频发,高利贷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小明家由于只有妈妈一个人工作,一家人生活过得很拮据。出于虚荣,小明偷偷在某网贷平台借了1万元,买了一部手机。眼看着钱都要攒够了,准备还钱时,对方却告诉他要还10倍的钱,这可把小明吓“傻”了!这钱,到底该不该还呢?万潍江律师介绍,小明遇到的是典型的高利贷,通过“利滚利”的方式要求借款人多还钱,很多借款人都因为高利贷而导致家破人亡。“民法典明确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相关法律规定: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1万元还10万元,利率肯定是超过了国家规定的,人民法院肯定是不予支持的。”

      有一天,小明正骑着自行车去上班,突然遇到一位大爷突发心脏病倒地,他不顾旁人小心“讹人”的提醒,二话不说就冲上去救人。可在急救的时候,小明却不慎压断了大爷的一根肋骨,这下大爷的儿子女儿不干了,要求小明必须赔偿!小明很委屈,“自己明明是好心,怎么最后还摊上了这样的麻烦事儿。”

      “以前,现实中因救人成为被告的事件多次发生,‘扶不扶’‘救不救’一度困扰公众。民法典出台后,大家见义勇为就没有这个困扰了。”万潍江律师解释,根据民法典,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还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未成年人给游戏充值“无效”

      8岁的孩子给手游充值10万元,这钱能要回来吗?13岁的男生将自己的压岁钱送给喜欢的女同学可以吗?15岁的大龄孤儿无依无靠,法律允许收养吗……直播中,不少人在评论区提出问题,万潍江律师进行了回答。

      万潍江律师介绍,根据民法典,给游戏充值大额金钱,在法律上相当于与游戏服务提供商签订了服务合同,通俗地说,未成年人充值是无效的。

      “我今年9岁,上三年级,最近爸爸妈妈老吵架,他们要是离婚了,我该怎么办?我想和妈妈一起生活,法官会听我的吗?”针对这个问题,万潍江律师解释,“根据民法典,8周岁以上的孩子已有一定的自主意识和认知能力,抚养权的确定与其权益密切相关,应当尊重他们的真实意愿,更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因此,万一爸爸妈妈离婚,法官也会尊重你的意见的。”

      “父母意外身亡,孩子15岁,能被收养吗?”万潍江律师解释,根据民法典,被收养人的范围由原来的仅限于14周岁扩大为符合条件的未成年人均可被收养。收养应当遵循最有利于被收养人的原则,保障被收养人和收养人的合法权益,还规定收养人“无不利于被收养人健康成长的违法犯罪记录”,并增加规定民政部门应当依法进行收养评估。同时,禁止借收养名义买卖未成年人。

      咨询实录

      未成年人损害他人财产谁担责?

      万潍江: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八条,父母有教育、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

      父母离婚了,孩子怎么办?

      万潍江: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爷爷奶奶可当未成年人监护人吗?

      万潍江:爷爷奶奶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根据民法典第二十七条,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打伤歹徒,要赔医疗费吗?

      万潍江: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一条: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正当防卫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打伤正在对自己行凶的歹徒属于法律规定的正当防卫,且采取的防卫行为适当,没有超出必要限度的,就不属于侵权行为,也无须承担民事法律责任。

    新法治报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下载大江新闻客户端。
          
      相关新闻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电子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