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媒体记者沈冠楠报道:近日,第十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引发全国关注。
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70多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始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他们之中有着许多年轻的面孔,为了保卫身后的祖国和人民,毅然奔赴异国战场,抗击美帝国主义。
2023年5月,江西省档案馆启动在赣志愿军老战士口述历史项目,截至11月底,已记录了一批老战士的抗美援朝经历。现在,让我们走近欧阳煌、严龙昌、李光华三位“90后”老战士,回顾那一段烽火岁月。
欧阳煌,93岁
入朝时间:1951年1月
来自江西赣州的志愿军炮兵战士
在抗美援朝战役中,有这样一支兵种,在战争中学习、不断发展壮大,为战争胜利作出重要贡献,这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部队。轰动世界的上甘岭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一战成名,给敌人以沉重打击。美国战地记者坦言:“上甘岭战斗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大炮发挥了惊人的作用!”
93岁的老战士欧阳煌亲身经历了那段光辉岁月。他是江西赣州人,1949年8月,18岁的欧阳煌参加土改征田队。“队长看我年轻,就说:你去当兵吧!”此后,欧阳煌于1950年被分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119师高炮营一连,担任高炮教员,1951年1月在中国人民志愿军40军119师高炮营一连入朝。
由于高射炮兵是一个技术兵种,测距定向需要掌握三角函数等基础数学知识。在入朝前,欧阳煌等几名高炮教员被送到沈阳高射炮兵学校进行突击培训。“学习了两个月,回到部队训练了一个月,就去朝鲜了。”欧阳煌回忆称,为了便于学习高射技术和计算技术,当时每个班都分配了两名“文化兵”。
欧阳煌提到,当时高炮部队使用的主要是苏制M1939式37毫米高射炮。“一板一个眼,可以连续发射,可以说是‘鸟枪换炮’,大家都很高兴。”
高炮打游击,击落第一架美军飞机
进入朝鲜后,欧阳煌所在的高炮营遭遇的第一个问题,便是交通困难。由于高射炮沉重,需要用汽车将其顺利运至战场。为了不惊动敌人,战士们通常夜间行军,白天就躲起来。甚至,敌方一有“风吹草动”,汽车就要停下来,以免惊动敌人。欧阳煌还记得,有时在爬山途中,遇到以上情况,也只能顶着严寒的天气,在山林中暂停,个别时候遇上雪天,车炮陷在泥雪中,还要靠战士们用人力推着前行。“虽然是机械化行军,但并不比步兵轻松多少。”老人感慨道。
战争中,欧阳煌和战友们被分配到的任务为:在后方保卫司令部、医院、桥梁的安全,即保卫后方的“对空”安全。平时火炮放置在阵地掩体内,当出现有利战机之时,战士们便会迅速拉出火炮,迅猛地对敌方进行火力打击。
击落第一架美军飞机的经历让老人至今印象深刻。“敌机不敢平流层飞,一直技术性飞行,很难打中。”想要击中,就需要根据目标移动的方向和速度,计算出提前量。根据连长的建议,战士们决定“打游击”。“因为它(敌机)不敢往我们经常走的路线飞,我们就提前到它的路线上去埋伏,等敌机飞到跟前,突然朝它开火,就击落了这第一架。”这一刻,由于太激动,当年的欧阳煌兴奋地跳了起来。
抗美援朝期间,欧阳煌所在的高炮营共击落敌方飞机23架,战士们将对祖国的满腔热爱转化为猛烈的炮火,给敌方空中力量以沉重打击,并有力支援了我方地面部队作战。
冒着枪林弹雨修炮,曾和死亡擦肩而过
如今,在欧阳煌背部,有一道20多厘米的伤疤,这是一段负伤经历的见证。
由于连队里没有修理工,当前线高射炮一旦出现故障、卡壳等情况,作为高炮教员的欧阳煌,就需要从指挥所跑到阵地上修炮,如遇上敌方飞机轰炸阵地,则更加危险。
那一次,欧阳煌结束修理工作后,留在阵地上与班长聊天。这时敌机来了,战士们上炮盘,欧阳煌就在底下帮忙观察飞机轨迹。彼时,一架敌机突然朝着他俯冲下来,机翼冒着“火光”。欧阳煌见状赶紧蹲下,背上“砰”的一下,就挨了一发子弹。“我还以为附近有子弹爆炸,把土震到我身上,觉得疼就往后抹了一下,然后看到满手的血。”
万幸,这发子弹擦着皮肤打过去,虽然留下20多厘米长、3毫米深的伤口,但并没有危及生命。欧阳煌被送到阵地医院后,由于伤口太大,做了手术,医生提出“全麻”缝合对身体伤害大,建议他回国修养。欧阳煌拒绝了,因为他担心伤好后回朝鲜找不到部队。
1952年6月,欧阳煌回国,转业后任江西第五机床厂工会主席,1991年退休。回首70多年前的峥嵘岁月,老人说:“只要苦学,都能学会。原本都说高射炮是比较复杂的技术,没有文化的人不好学,实际上很多战士慢慢学也学懂了。艰苦的外在条件并不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当代年轻人应该向他们学习。”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