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791-86849275
广告热线
0791-86847125
江西新闻网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江西新闻网  >  红色故事
24字誓词有6个错别字却充满忠诚
永新一位农民入党时在红布上写下“永不叛党”誓言并终身“履约”
2024-07-01 07:13:51    来源: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编辑:王世强    作者:卢勇
字体:   | 评论(
投稿邮箱:djwxxgj@163.com 
新闻热线:0791-86849275(欢迎拨打,一经采用,即付薪酬)
订江西手机报:电信、联通用户发短信JX到10626655,移动用户发短信JXP到10658000,3元/月
爆料投诉请进入大江论坛 问政江西

      “牺牲个人,言首蜜(严守秘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伏(服)从党其(纪),永不叛党。”这是中国共产党现存最早的入党誓词。这份誓词虽然饱经沧桑、陈旧模糊,还有6个错别字,但目睹者无不深深震撼于书写者贺页朵对党朴素而深沉的情感。

      今天,让我们的视线跟随这份入党誓词,重温革命先辈的战斗故事,从中汲取奋进力量,坚守初心使命。

    现存最早的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永新县才丰乡提供)

      一份最独特的“宣誓书”

      中国共产党的入党誓词,历经多次调整和修改。我们现在能看到的现存最早的一份入党誓词,就是吉安市永新县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贺页朵所写。

      中共吉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中心工作人员王荣盛介绍,贺页朵是永新县北田村的一位普通农民,家境贫寒,靠帮人榨油为生。1927年,贺页朵怀着满腔热情投身革命。为了帮助红军搜集和传递情报,他把自家的榨油坊当作红军的秘密联络点,冒着生命危险,建起了一个地下交通站,为红军运输粮食、食盐和弹药。

      贺页朵由于常年工作生活在榨油坊,接触到了中共地下党员贺龙雪。

      “当时,贺龙雪经常和爷爷聊天,宣传革命道理,讲革命故事。”贺页朵孙子、退伍老兵贺佐武说,爷爷在贺龙雪身上学到很多的东西,让他懂得了推翻压迫剥削,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贺页朵还担任了农民协会副主席,参加了红军“三打永新”“九打吉安”的战斗。由于表现出色,1931年1月,永新县的中共党组织批准了贺页朵的入党申请。

      1931年1月25日,在榨油坊昏暗的油灯下,贺页朵拿出一块早已准备好的红布,郑重写下了他的入党誓词,并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入党的时间、地点。

      “当时站在一旁的红军侦察员贺龙雪告诉我爷爷,誓词有好几个字都写错了。”贺佐武说,由于当时物资紧张,爷爷没有多余的布料用来更正,所以就将错就错,就把这个作为入党宣誓书的誓词。

      1934年红军主力长征前,贺页朵因身负重伤无法跟随大部队转移,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可他却冒着生命危险将写着入党誓词的红布珍藏多年。在那白色恐怖的年代,把姓名与入党誓词关联风险极高,一旦暴露,他随时可能被逮捕,甚至还会殃及全家人的性命。为了不被敌人发现,他将其用油纸层层包裹,然后放在自家榨油坊的屋檐下,让这份誓词得以穿越战争烽火。

      1951年,中央派慰问团到南方老革命根据地慰问时,贺页朵才把这份珍贵的入党誓词亲手交给慰问团负责人。

      王荣盛表示,这份入党誓词,不仅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历经硝烟却初心不改的历史见证,更成为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珍贵素材。

      一种乐于行善的优良家风

      入党誓词上的6个错别字是贺页朵的心结。“爷爷因为这几个错别字常常责怪自己文化程度低,所以他把孙辈的教育看成头等大事。”贺佐武说。

      贺页朵出身贫苦,经历少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之痛。但一连串的打击,并没有将这位老人打倒。他不索名求利,默默为农,忠诚为党,倾心为民。他刚强坚韧,像榨油坊那件厚重的油锤,无言却有力。

      1970年,84岁的贺页朵临终前把其含辛茹苦拉扯大的儿孙叫到床前,叮嘱他们要牢记入党誓词,并留下了“做人要不怕吃亏,做事要不怕吃苦”的遗训。

      贺页朵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1979年他的第三个孙子贺佐文在部队为国捐躯,被追认为中共党员,另外3个孙子也都先后入党。

      贺佐智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在爷爷的感召下,他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实际行动回馈家乡、感恩社会。1998年,在外创业有成的贺佐智看到村里没一条像样的路,便捐资20多万元修成村里第一条水泥路。

      永新县才丰乡龙安村干部牛军林透露,贺佐智乐于行善。贺佐智为任弼时中学建教学楼捐款100万元,和兄长贺佐才、弟弟贺佐武为“贺页朵奖学奖教金”共同捐款100万元,为龙安村考上二本的大学生设奖学金100万元,为才丰“爱心屋”捐资10万元,为龙安村60岁以上老人捐款23万元……

      长孙贺佐才作为医生,从广州回乡,看望同村老人,嘘寒问暖,义诊、送药。老四贺佐武为了宣扬好红色文化和爷爷那代共产党人的精神品质,潜心收集、研究红色历史,自己备好了“讲我爷爷的初心故事”党课,义务给前来研学者讲解,为此常常在吉安、永新两地来回跑。

      20多年来,几兄弟为乡亲捐善款、行善举,在村里成为美谈。

      一笔从榨油坊“走出去”的财富

      贺页朵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17年间,他一直将入党誓词当作最宝贵的财富,藏在榨油坊的屋檐下,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就拿出来反复地看,默默地读。

      今年6月25日,龙安村支部书记颜赵平介绍,2021年,永新县出资对榨油坊整体功能进行修复,以图片、实物的形式完整呈现了贺页朵的革命经历,配套打造宣誓墙、誓词陈列馆、誓词学堂等景点。原先的秘密联络点、地下交通站成为党性教育的“红色高地”,继续诉说着榨油坊的前世今生。

      “服从党纪,决不叛党。”6月27日,井冈山干部学院的“学子”参观完誓词陈列馆后,在誓词广场上开展宣誓活动,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接受党性洗礼。

      1951年11月,这份无比珍贵的入党誓词,从榨油坊“出走”,交由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备处(1960年更名为“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之一)。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这份入党誓词深深感染了广大党员干部,越来越多以贺页朵事迹为素材的作品被创作出来。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的《见证初心的十一书——贺页朵“宣誓书”》,帮助了广大党员干部、广大青少年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深刻理解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3年来,才丰乡讲解员龙超群为一批批学生、游客讲解了贺页朵当年的革命故事。

      “我出生于1997年。小时候听长辈讲过、在课本上学过很多井冈山的革命故事。直到在讲述这份由贺页朵用生命保存下来的入党‘宣誓书’后,我才明白,当时如此艰苦的条件,贺页朵仍能牢记党的嘱托,完成对组织一生的承诺,我们更不能失去信仰,要坚守自己的初心,要在平凡的岗位上牢记先辈誓言,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龙超群说,讲述贺页朵革命故事给他带来的感悟,是他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文/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卢勇

    江南都市报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下载大江新闻客户端。
          
      相关新闻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电子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