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791-86849275
广告热线
0791-86847125
江西新闻网
【2024全国重点媒体青海果洛行采访活动】青海班玛:追寻红军足迹 传承红色基因
2024-07-18 17:18:33    来源: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
编辑:欧阳百惠    作者:
字体:   | 评论(
投稿邮箱:djwxxgj@163.com 
新闻热线:0791-86849275(欢迎拨打,一经采用,即付薪酬)
订江西手机报:电信、联通用户发短信JX到10626655,移动用户发短信JXP到10658000,3元/月
爆料投诉请进入大江论坛 问政江西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记者周珺报道)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是红军长征唯一经过青海的地方,虽然红军途经班玛只有20多天,但它为当地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

      近年来,班玛县委、县政府立足红军沟景区,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抓手,挖掘红色资源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将红色资源有效转化为党性教育的教学资源,使“红色班玛”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从班玛县出发,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开车1个小时,便能看到被群山环绕的班玛红军沟纪念馆。

      一来到班玛红军沟纪念馆,就能看到庄严的红旗雕塑,雕塑上面写有“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字样,纪念馆前左方陈列着一辆用于开展国防教育的59式中型坦克。

      走进纪念馆展厅,一件件文物或者仿制品,一封封电报,一本本回忆录,一张张照片以及一段段文字,将88年前的那段记忆清晰还原。

      纪念馆总建筑面积893平方米,共3层,于2017年8月1日正式开馆,2022年7月完成提档升级。纪念馆陈展内容分6个单元,分别为战略转移踏长征、序厅,伟大壮举万里长征,红军在班玛的长征路等。

      红军沟原名子木达沟,1936年7月,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3万余人进入班玛,在短短20余天的日子里,他们为班玛播下了革命火种,留下许多珍贵的红色印迹以及军民鱼水情。红军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给班玛百姓留下了深刻印象,当地藏族群众为了表达对红军的怀念,把子木达沟改称“红军沟”。

      “当年,红军缺乏食物、药物,装备也很落后,得知班玛县地理环境险峻且农作物丰富,于是他们决定在这里休整和筹粮。”班玛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孙林说:“藏族群众一开始并不了解红军,看到红军后吓得躲到了山里。但很快大家就发现红军纪律严明,不仅不拿他们的一针一线,还帮助困难群众。藏族群众将这些看在眼里,他们从一开始的害怕到主动给红军送食物,主动照顾、救治受伤的红军战士,并且主动给红军当向导,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据了解,纪念馆展陈采用图片、浮雕墙、壁画、模型等艺术展现形式,利用声光电手段,通过融入多媒体全景体验、投影动态展示、沉浸式观展等互动技术,生动展示了红军经过班玛县的经历。这段经历使文物史料成为最鲜活的教材,带领参观者走进一段段红色历史,引导激励人们更加自觉地传承红色基因。

      班玛县“红军沟”也先后被中宣部、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部委入选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2019年正式批复成立红军沟纪念馆,并入会全国长征纪念馆联盟,目前国家和省州79家单位在红军沟挂牌成立党性教育基地。截至目前,已接待参观人员4.2万余人次。纪念馆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课堂之一。

      近年来,班玛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红军沟”资源禀赋,坚持把保护、开发和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与实现新时代价值相结合,与巩固提升民族团结创建结果相结合,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相结合,与聚焦感恩教育和思政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发展定力,强化顶层设计,积极构建红色基因传承高地。通过举办“三色班玛生态文化旅游季”“班玛尼那音乐节”“踏寻先辈足迹、赓续红色力量”红色论坛等活动,讲好红色班玛故事、唱响红色班玛声音,延续红色历史、打造红色引擎、推动红色精神薪火相传,开创了一条欠发达民族地区红色文化引领地方转型发展的特色创新之路。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下载大江新闻客户端。
          
      相关新闻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电子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