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7年8月1日,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提到“南昌城头的枪声,像划破夜空的一道闪电,使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革命的希望,在逆境中看到了奋起的力量。”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时刻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的一声枪响,不仅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声惊雷,更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伟大开端。这一天,后来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成为全体中国人民铭记的荣耀时刻。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
在第97个“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大江网、信息日报推出特别策划《天惊·江西》,深入挖掘那些不为人知的起义参加者故事,回眸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策划:江西省党史综合服务中心、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信息日报社执行:大江网采访中心、视频中心、网端编辑部、信息日报总编室
97年前,南昌城头的枪声,拉开了我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幕,宣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
据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考证,当年南昌起义参加者实际人数约有2.3万,如今只找到了1178人。在2024年8月1日这一天,还将有更多参加者“归队”。
他们当中,有的是不满14周岁的“童子军”,还有的是女性军人,更有许多国际友人。建军97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追寻南昌八一起义参加者的足迹。
已知名录中 湖南、江西和广东人最多
来过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人,无一不会被墙上雕刻的“南昌起义参加者名录”所震撼。英雄的名字不断增补上墙,象征着从未停止的追思与怀念。
“八一”前夕,记者从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了解到,目前南昌起义参加者名录对外公开的数据是1178人,其中数量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湖南331人、江西157人、广东119人。
这与当年起义部队的构成有很大的渊源。南昌起义中,贺龙部的第二十军有7500余人,是所有参加起义部队中人数最多的。贺龙在湖南拉起武装,他的部队在南昌起义前已经发展壮大,因此,湖南人在起义中的数量自然也是最多的。
不满14岁的“童子军”
在南昌起义参加者名录中,一位不满14岁的“童子军”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张树才,1914年出生于湖北黄冈。10岁丧父,来到武汉在一家纱厂做学徒工。1927年4月,参加贺龙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任二十军教导团战士。
南昌起义时,不满14岁的张树才任第二十军教导团特务营第3连勤务兵。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第4军教导团政治委员、新四军第5师政治部副主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2纵队政治部主任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张树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武汉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1961被授予少将军衔。
42名女性参加者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毛泽东曾在《七绝·为女民兵题照》中描绘了女兵的飒爽英姿,而人民军队的第一批女兵,就出现在南昌起义中。
据悉,目前南昌起义参加者名录中,有42位女兵。她们大都来自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女生队和妇女训练班,还有一部分属于已在起义部队工作的女兵、地方干部及少数起义参加者的亲属。
已知的名录中,最后一位去世的老人是彭猗兰,也是一位女军人。
1908年,彭猗兰生于安徽芜湖,1925年进入广州中山大学学习,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军攻克武汉后,担任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女生队政治指导员。后随叶挺部队到南昌参加起义,在参谋团工作。
当时彭猗兰住在离江西大旅社不远的一所小学校里,白天在江西大旅社集中待命。后随总部人员南下,沿途组织女兵做宣传和救护工作。潮汕失利后到达香港,不久随郭沫若转到上海,后又在西安、上海从事革命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彭猗兰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2010年6月29日凌晨逝世,享年102岁。
参加起义的外国人
革命年代,苏联派了不少军事顾问来华,还有不少越南、朝鲜等国的革命者流亡到中国,他们大多是黄埔军校学员,毕业后加入中国革命的行列,随部队参加了南昌起义。
目前已知名录中,分别有来自苏联的阿托里斯夫斯基和莫·弗·库马宁,来自朝鲜的毕士悌、陈公木和金元凤。相关回忆录中还提到起义军中有越南人,但没留下具体姓名,只知道其中有位姓李的小个子。
库马宁是苏联共产党党员,1918年加入苏联红军,在苏联国内战争中担任过炮兵营长和步兵旅长。1926年,库马宁奉派来华担任黄埔军校军事顾问,并以‘齐冈’作为自己的中国名字,曾任李宗仁部军事顾问。1927年5月,改任贺龙部第二十军军事顾问,后随贺龙参加了南昌起义。
贺龙任南昌起义总指挥后,库马宁积极出谋划策,为南昌起义作出了重要贡献。
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
谈起追寻中最让人难忘的经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研究馆员们不约而同想到了陈昌。
陈昌是四川仪陇人,1924年毕业于“川军第六师军官讲习所”学生队。南昌起义前夕,为保护起义领导人员安全,党中央决定由贺龙同志负责组建“贺龙手枪队”,陈昌被集体推选为队长,在起义中出色完成任务。同年12月,陈昌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1年,由于叛徒出卖,中共最早建立收集情报的机构中央特科遭到毁灭性破坏,陈昌临危受命参与了中央特科的重建。
正如中央特科的誓言中所说,“坚决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奋斗到底,誓做一名无名英雄”,陈昌开始了长达十八年隐姓埋名、出生入死的特工生涯。他先后在上海、福建、江西等地从事谍报工作,为中央红军的许多正确决策作出了重大贡献。
2009年,一位来自四川的老人给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提供了一份手抄自传,称其父亲陈昌曾经参加过南昌起义。
由于长期在隐蔽战线战斗,陈昌曾使用过贾佐、贾希夷、贾希一、贾怀湘、贾邵谊、贾绍宜等20余个化名,论证起来比较困难。如果能够找到证明人,才能更有说服力。陈昌的自传里恰好提到他与战友蒋仁风在南昌起义时属于同一个部队。
2020年,顺着这条线索,纪念馆追寻人员在四川蓬溪档案馆找到蒋仁风的档案。当时陈昌的名字叫贾佐,他也给蒋仁风写了证明。两者材料相互佐证,至此才得以将二人都列入名录。
刘文琴、实习生周欢欢、信息日报全媒体记者谢梦丽 文/图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