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791-86849275
广告热线
0791-86847125
江西新闻网
【“文化中国行”之走进大美青海】梦起班彦 红色织锦(图)
2024-08-21 17:44:00    来源:大江网
编辑:王恬    作者:王恬
字体:   | 评论(
投稿邮箱:djwxxgj@163.com 
新闻热线:0791-86849275(欢迎拨打,一经采用,即付薪酬)
订江西手机报:电信、联通用户发短信JX到10626655,移动用户发短信JXP到10658000,3元/月
爆料投诉请进入大江论坛 问政江西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记者王恬报道:钟灵五十镇,幸福班彦村。在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的深处,班彦村正以其独特的非遗艺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转变观念、感恩奋进。

      红色脉搏 托起乡村振兴之路

      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如何让其发挥价值最大化?

      在这方面,班彦村应该是有发言权的。村“两委”班子想办法、找路子,依托青海省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的优势资源,班彦村以红色经典旅游为主引擎,与文旅、研学有机结合,成功地将红色文化转化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精神力量。

      截至2024年7月底,班彦村共接待各类观摩学习团3.2万余人次,开展培训教育8600余人次。一批又一批的学员行走在乡村,对话山川河流、体验非遗文化、感受乡村内涵。

      依托班彦村村史馆,打造红色研学基地。村史馆被确定为爱国感恩教育基地、青海师范大学“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青海省农村干部学院教育示范点”。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到班彦村参观学习人数3500余人次,承接培训班次13个,培训学员600余人次。

      盘绣技艺 绣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把盘绣这一传统手工艺融入发展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非遗技艺的传承是村子发展的生动注脚。

      走进村里的盘绣园展厅,小到挂件、皮包、鞋垫、电脑包、枕头、服装,大到盘绣长卷作品,一件件精美的盘绣作品摆满了展架,夺目的颜色吸引着众人的目光。

      听完讲解后,知道了图案的寓意,大家都感受到了非遗的魅力。纷纷表示,“每一个针脚都被赋予了美好的期望,每个图案都跃动着民族与时尚融合的元素。”

      2006年,土族盘绣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且也正因为这一优势,班彦村投资发展盘绣制作特色产业,培训绣娘370余人次,吸纳产业户145户。

      2019年,班彦村被全国妇联命名为“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盘绣园成为绣娘学习、交流、展示的一个重要平台。

      “避开农忙时节,会经常组织青绣、香包比赛以及安昭舞、轮子秋表演等活动,大家参与的热情也都很高。”村史馆讲解员李维花介绍说。

      盘绣园里活动不断。这些“文化大餐”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凝聚起村民的向心力,更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

      班彦村就如同绣娘们手中细绣的一幅幅太阳花,七彩艳丽,向阳生长,朝气蓬勃。

      产业融合 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自建成以来,已累计接收各类订单5.4万余件,收入213.5万元……”这个经济薄弱村的华丽蜕变,盘绣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根据统计,产业带动户均增收1.5万元。一双勤劳的双手,绣出了七彩花,按下了红手印,拿到了致富钱。

      除了这项发展起来的产业,村子还能如何乘势而上,从优势中找资源,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上谋思路?

      “我们立足资源优势,建成的红色研学、盘绣研发、酩馏酒酿造、光伏发电等八项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增收,成效明显。”互助县五十镇党委副书记马毓琨介绍道。

      村史馆里的一张图也在见证着这条路子带给村民的实效。这是一张村集体经济收入及人均纯收入对比图,图中的数据柱状图显示,2015年,班彦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到2023年,村集体经济累计达到256.5万元,幸福产业甜进百姓心里,鼓起村民腰包。

      建成集红色研学、农事体验、休闲观光、采摘、水上乐园为一体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村里60多人在这里务工,在顾上家里农活的同时,还能有收入。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下载大江新闻客户端。
          
      相关新闻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中国人保
       
      - 电子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