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791-86849275
广告热线
0791-86847125
江西新闻网
【“文化中国行”之走进大美青海】沙柳河畔:守望生命 绽放青春(图)
2024-08-23 15:26:55    来源: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
编辑:周珺    作者:王恬
字体:   | 评论(
投稿邮箱:djwxxgj@163.com 
新闻热线:0791-86849275(欢迎拨打,一经采用,即付薪酬)
订江西手机报:电信、联通用户发短信JX到10626655,移动用户发短信JXP到10658000,3元/月
爆料投诉请进入大江论坛 问政江西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记者王恬报道: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沙柳河泉吉河增殖实验站孵化车间,不大的实验室被20余个宽约1米的圆形柱桶、10余个近两米长的长方形水槽,以及各种仪器设备占据着。

      长形水槽里,银针似的小湟鱼轻盈穿梭,宛如水中精灵,舞动着银色的轨迹。“眼前这些小鱼苗是今年最后一批了,差不多200尾。”指着窗边的四五个水槽,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孵化出来近1500万尾,大部分目前已运回西宁。”

      介绍情况的是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工程师助理郭若晨,谈到湟鱼,她有说不尽的故事与热情。

      湟鱼,学名青海湖裸鲤,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处于青海湖整个“鱼鸟共生”生态系统核心地位。作为青海湖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其数量的恢复对于维护湖泊生态平衡、促进生物多样性,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但湟鱼洄游之路充满艰难险阻,从产卵到孵化,湟鱼鱼卵的自然出苗率往往不到千分之二。因此,除了封湖育鱼,增殖放流也是湟鱼数量增长的重要手段。

      通过人工孵化技术,增殖放流站经过取卵、人工授精、胚胎发育,到出膜、平游、幼苗放流等一系列工作流程,一年后才能慢慢长成一条成年湟鱼。

      实验站工作琐碎,但细化工作流程,每个阶段都有工作重点,每个人也有自己的任务,并形象地称之为“助产师”“育婴师”“培育师”,因为他们每天都在跟鱼宝宝打交道。

      聊起平日的工作,郭若晨简单质朴的话语里满是对湟鱼沉甸甸的爱。“助产师”到湟鱼洄游鱼群较大的沙柳河、泉吉河进行人工采集受精卵,把采集的受精卵带到孵化车间,交由“育婴师”进行24小时精心地孵化培育。培育到完全平游一周后,也就是鱼苗“满月”了,就将鱼苗运至西宁救护中心,放入池塘中,由“培育师”进行培育,在中心寄养一年以后,送回到家乡,回到他们的“父母”身边。

      待第一批卵采回后,她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实验室车间里,可以说是承担着“育婴师”的工作。

      “前期的孵化也在这个缸中完成吗?”“不是,有专门的孵化盒,受精卵采回后放到孵化盒中孵化,孵化盒上下都有网,破膜后鱼苗就会从网中钻出来了。”

      “这根水管的作用是什么?”“每个圆形缸中这一根细细的水管,通水后冲着盒子在圆形缸中转圈,帮助更快破膜。”她耐心细致地解答着这些在他们技术人员看来,简单又浅显的问题。

      每年的6月到7月初,是湟鱼洄游期高峰期,但郭若晨和同事从5月就要住到站上,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水电、设施设备等的检修以及消毒工作。

      2021年,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的郭若晨选择了回到青海,开启崭新的人生。三年时间里,沙柳河、泉吉河见证着她业务能力的提升,记录着她的成长。

      在国新办5月24日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晓军介绍说,青海湖裸鲤,也就是湟鱼,由2002年保护初期的2500多吨恢复到现在的12万多吨……这些成绩的背后,也饱含着一批批实验站工作人员的默默付出与真切情怀。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下载大江新闻客户端。
          
      相关新闻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涓浗浜轰繚
       
      - 电子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