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791-86849275
广告热线
0791-86847125
江西新闻网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江西新闻网  >  红色故事
“与新中国同龄是我最大的荣幸”
75岁的电厂老职工杨水仔见证电力工业由弱变强
2024-09-27 06:53:16    来源: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编辑:王世强    作者:段萍
字体:   | 评论(
投稿邮箱:djwxxgj@163.com 
新闻热线:0791-86849275(欢迎拨打,一经采用,即付薪酬)
订江西手机报:电信、联通用户发短信JX到10626655,移动用户发短信JXP到10658000,3元/月
爆料投诉请进入大江论坛 问政江西

      “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57年前,18岁的江西吉水小伙杨水仔参军入伍,成为一名战士,退伍回到家乡的他进入电力行业,凭借在部队中培养的坚韧品质和责任感,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吃苦耐劳精神,多次获得行业劳动模范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4年国庆节前夕,各地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与共和国同龄的杨水仔也刚刚度过75岁的生日。他感言,每一个生日的到来,都能欣喜地看到祖国的发展壮大,“与新中国同龄是我最大的荣幸!”

    杨水仔接受记者采访。

    20世纪90年代,杨水仔(第二排左三)首次去北京,在天安门前合影留念

    20世纪90年代,吉安供电局校表自动化系统运行。

    江西电力发展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

      与共和国同龄 “报效祖国”从小深埋心底

      出生于1949年9月13日的杨水仔,呱呱坠地不久后,新中国就庄严宣告成立,“报效祖国”的种子从小就深埋在他的心底。十几岁的他报名参军,是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当时宣传适龄青年都要报名参军,祖国需要我当然要去”。

      他是一名农村娃,吃苦耐劳是他的本色。“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回忆部队生活,他笑言,这是他最牢记在心的一句话。而这句话,让他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也一直用实际行动,默默奉献自己。

      1971年3月,退伍回到家乡,恰逢吉安火力发电厂招工。“厂里到吉水挑选了20名退伍军人,全部是共产党员,然后分配到各个车间。”杨水仔说,当时的电厂还是连队建制,很像部队生活,令他倍感亲切。他的工作是到吉安郊区负责抄表收费,“当时所有的抄表员都是骑自行车出行,最远的地方可能有十几公里”。

      每天早上8点出发,直至天黑才回到单位。就这样,风里来雨里去,下雪天甚至只能靠步行,走上一两个小时。但杨水仔从不抱怨工作艰辛,“我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专业技术,我干好工作的秘诀就是勤跑、勤动嘴,一心一意地把工作干好”。

      在37年的工作中,杨水仔多次被评为江西省电力公司劳动模范、吉安供电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等,并曾当选江西省电力公司职代会代表。

      见证电力工业巨大变化 由落后到先进

      新中国成立是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重大转折点。75年来,中国电力工业经历了由弱变强、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历程,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发展成就。作为一名抄表员,杨水仔也亲身感受并见证着中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历程。

      “我刚到吉安火力发电厂工作时,发电厂只有两台6000千瓦的发电机,最远只能输送10多公里的线路。”那时,几个村庄共用一台变压器,安装一个总表,供全村使用,电压损耗特别大。也因为供电量不足,当时农村的很多地方都不能满足每天24小时供电。杨水仔说,“像我的农村老家那边,那时用碾米机,一个星期只能供电两天,大家都是在星期六、星期天来碾米”。

      后来,吉安火力发电厂不断发展,成立了吉安地区电力工业局、吉安地区电力工业公司,杨水仔也随着公司的发展,在担任十几年的抄表员后,成为装接班的一名装表员。“主要负责城区工作,给每家每户安装电表。”而一户一表时代的到来,也代表着供电已越来越充足。

      75年来,吉安电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78年11月,吉安电力工业公司自行设计施工建设的第一座110千伏枢纽变电站投运;1993年1月,吉安首座22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运,2022年实现吉安地区220千伏变电站全覆盖;2007年,第一座500千伏的文山变电站投运,2024年底,吉安将完成第三座500千伏变电站的建设。一座座变电站从110千伏到220千伏、500千伏,吉安电网网架不断增强完善,供电能力不断提高。

      1998年,国家对电力系统实行“两改一同价”,终于让江西农村曾经的用电难、用电贵,农村电价比城区要高上一两倍的现象成为历史,变成全省居民生活用电每度电0.6元的统一电价,并且这个价格一直保持至今。

      杨水仔感叹,当下的电力发展早已今非昔比,抄表员也从当年一家一户上门抄表,变成“现在只要坐在电脑前,鼠标一按,就实现远程抄表。”越来越多高科技、人工智能技术助力电力工业的发展,让曾经亲身参与建设的杨水仔内心充满自豪。

      迎国庆发感言 祝福祖国更加繁荣强大

      2008年9月,杨水仔光荣退休,却依然发光发热。他积极参加社区各项活动,热心帮助年纪较大、行动不便的老同志。2021年,他被评为吉安吉州区北门街道福星亭社区文明市民。

      记者面前的杨水仔,精神矍铄,仍然充满活力。退休后,他把生活重心放在了家里,帮孩子带孙子,以便让年轻人可以更好地投入工作中。生活中,他虽没有太多的兴趣爱好,仍热心参与社区的各项活动。“我们社区刚刚举办了一个乒乓球赛,我担任了裁判。”

      生活朴实的杨水仔,从来不给自己过生日,但在每一个生日到来时,内心都有不一样的兴奋与激动。“以前每过一个生日就长大一岁,国家也在一年又一年发展中走向繁荣富强。”“我最喜欢看国庆阅兵,那些先进的武器显示了祖国的强大。”

      翻开家里的相册,里面珍藏着一张照片。是20世纪90年代,杨水仔与获得先进个人的同事们,前往北京旅游,那是他第一次去首都,也是第一张在天安门前的合影。在国庆节即将来临之际,杨水仔表达了自己的心愿。他希望75岁以后,自己依然身体健康,就可以看到国家更美好的明天,“祝福祖国更加强大!”

      75年的时光,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不仅点亮了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而且推动了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并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这些成就的背后,正是有无数的“杨水仔”勤恳踏实、奋发向上,共同照亮祖国的美好未来。?

      文/图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段萍

    江南都市报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下载大江新闻客户端。
          
      相关新闻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涓浗浜轰繚
       
      - 电子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