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791-86849275
广告热线
0791-86847125
江西新闻网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江西新闻网  >  红色故事
长征路上的生死三兄弟
2024-10-11 10:12:48    来源:赣南日报
编辑:黄文静    作者:
字体:   | 评论(
投稿邮箱:djwxxgj@163.com 
新闻热线:0791-86849275(欢迎拨打,一经采用,即付薪酬)
订江西手机报:电信、联通用户发短信JX到10626655,移动用户发短信JXP到10658000,3元/月
爆料投诉请进入大江论坛 问政江西
      

      1949年,朱正沐与妻子的合影。(资料图片)

      

      朱正湧的老红军光荣负伤残废纪念证。

      

      朱正湧(左一)和妹妹、母亲、侄子及大哥朱正洲(右一)的合影。(资料图片)

      □汪行舟

      位于江西省东南部的瑞金,在苏区时期是一座仅有24万人口的偏僻小县。但当时瑞金有11.3万人参军参战,5万余人壮烈牺牲,留下姓名的烈士却只有17166名,其中1.08万人牺牲在长征途中。不管是有名的还是无名的,他们的牺牲为中国革命、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英勇事迹永远值得我们铭记,他们英勇无畏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向前。

      20世纪初的瑞金,贫穷落后,远离省道城区,信息闭塞、思想保守,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但就在这里,瑞金县武阳区石水乡庙子下的一户朱姓人家,4个儿子中就有3个参加了红军。

      1921年,曾到异地求学的青年学子刘惟甫、钟蔚升、谢益森等人,心怀教育救国和革新家乡文教事业的志向,自愿捐资组建基金会,创办了瑞金史上第一所中学——私立绵江中学,积极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已经44岁,一向规规矩矩、谨慎胆小的朱恒任常常借故在绵江中学围墙外“偷听”,晚上将所见所闻的“新鲜事”讲给孩子听,因此启蒙了儿子朱正源、朱正湧、朱正沐的思想。

      从1928年2月至10月,在中共赣南特委和赣南各地党组织的领导下,南康潭口、赣县大埠、信丰、于都、寻乌、兴国、安远等地,相继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农民武装起义。虽然朱正源、朱正湧兄弟几人不明白什么是起义,但革命的种子已在他们心里深深扎根、发芽。1929年初夏,朱正源和朱正湧跟着母亲多次往返福建长汀与瑞金挑送货物,目睹红军在街头发动群众、打土豪劣绅,将粮食分给穷人,这些举动深深地触动了他们。

      为了保卫革命胜利果实,进行反“围剿”斗争,武阳人民响应党和政府扩大红军的号召,踊跃报名参军。朱恒任和妻子陈氏下定决心,除了大儿子,其他3个儿子全部送去当红军。于是,朱正源、朱正湧和朱正沐带着一小袋红薯,就去报名参加了红军。

      朱正源:壮烈牺牲在腊子口

      朱正源,字久泉,1932年10月在瑞金沙洲坝报名参加红军。临走时,身怀六甲的妻子一路追随,直至石舟湾的桥上。此时,妻子再也无力跟随队伍,只能泪流满面地拜别朱正源:“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勒,小心路上就有石头,碰到阿哥的脚指头,疼在老妹的心里头。”没想到,这一拜竟成了永别。

      朱正源参军后被编在红一方面军红十团三营三连。1933年1月底,蒋介石亲赴南昌,对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2月,朱正源所在三营奉命冒雨分别由西、北两个方向向南丰县城外围发起攻击。官兵们舍生忘死,热血奋战,双方伤亡惨重。2月13日凌晨,担任主攻的红三军团第三师师长彭遨及2名团长壮烈牺牲。当天傍晚时分,国民党军一个连又偷偷地摸了上来,朱正源发现后,高喊:“敌军来了,快打。”红军机枪猛烈开火,喷射出数道火舌,将敌军打死一片。敌军指挥见状赶紧撤退,狼狈逃跑。朱正源见状,立马扛起沉重的机枪,勇猛追赶。追着追着,机枪连战士们渐渐落后,追了五六里路后,就只剩下朱正源一人了。敌军也已经累得跑不动,想在树林里休息片刻,没想到朱正源还在追击,一边猛烈扫射,一边喊道:“你们已经被包围了,赶快举手投降。”十多名敌军竟被朱正源这架势给震慑住了,乖乖缴械投降。回头一看,才发现其实只有朱正源一个人。因此,朱正源在连里得了个绰号“追命鬼”。

      1934年10月初,中央红军主力进行战略转移。为阻止红军前进,蒋介石设置了四道封锁线,第一道就在赣县、安远、信丰,国民党军砌出坚实堡垒,并存储充足的粮食弹药,称此道防线“坚不可摧”。10月21日,红十团在信丰百石村方向遇到守敌。朱正源端起机枪冲上敌军的百石碉堡,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最后红十团取得胜利,歼敌200多人,缴获枪支30多支,为击破蒋介石的第一道封锁线打下了坚实基础。由于朱正源有勇有谋多次立功,被调入红四团一营机枪班任班长。

      1935年9月16日,红四团击溃国民党军新编第十四师第六团的阻截,当日下午逼近甘肃省南部要隘腊子口。为了打通红军北上的咽喉要道,红四团决定以第六连从正面强攻,夺取木桥;第一、第二连迂回到隘口守军侧后,攀登悬崖绝壁,袭击东面山顶守敌。朱正源与战士冲在最前方,摧毁敌人碉堡,集中火力迅速突破防线。敌军节节后退,朱正源带领机枪班战士攀上岩石,迅猛地向前冲。突然,敌军调转枪头,猛烈射击,子弹像雨点一样朝朱正源飞来,朱正源和战士们根本来不及躲闪,一个接一个地倒下……朱正源也倒在了血泊中,当指导员将他扶起时,已奄奄一息。朱正源壮烈牺牲时,年仅30岁,他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腊子口的悲壮战歌。

      朱正湧:扮成乞丐讨饭回家

      朱正湧,字耀华,参加红军后被编在红一方面军红三军团第三师。

      1933年1月底,临危受命,朱正湧与部队火速赶往前线,并埋伏在抚州乐安县的谷岗乡登仙桥边。2月27日下午,在此伏击歼灭了国民党军第五十二师行军纵队2个精锐师,取得了登仙桥大捷,为粉碎国民党军第四次“围剿”奠定了坚实基础。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踏上二万五千里长征,朱正湧与二哥朱正源、小弟朱正沐一起随部队转移。

      1934年11月中旬,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军第三道封锁线后,由湖南南部向广西北部前进。蒋介石欲将中央红军歼灭于湘江以东地区,于是紧急调集30多万大军进行围堵。苦战了五昼夜后,双方伤亡无数,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在战斗中,朱正湧与部队失散。好在此时,他遇到了一个姓陈的战士,然后两人结伴追赶大部队。大概跑了一天时间,他们才追上队伍。这时,朱正湧才意识到自己的左脚踝严重受伤,肿胀得厉害。

      1935年1月28日清晨5时,青杠坡战斗打响。红军做了伏击准备,可由于对地理情况不熟,且敌军凭借有利地形负隅顽抗,双方打得很胶着。一个炮弹飞来,落在朱正湧正前方,他来不及避让,瞬间就倒在硝烟之中。等他醒来时,战斗已经结束,部队也不见了踪影。朱正湧想爬起来,可左腿被弹片击中,动弹不得。

      走不了路,部队又撤了,怎么办?为避免被敌军抓到,朱正湧使出全力爬往树林,躲藏在丛林中。疼痛、饥饿和寒冷让朱正湧奄奄一息。快到中午时,有位姓赵的老农路过,朱正湧用低沉的声音断断续续地喊:“老乡,老乡,我是红军,请救救我。”心地善良的赵老伯将朱正湧扛回家,帮他换洗了血迹斑斑的衣服,用烙铁等土方法将朱正湧腿上的弹片取出,之后敷上草药。

      赵老伯家里太穷,没钱请大夫,又怕耽误朱正湧腿伤的医治时间,便将朱正湧送至一吴姓地主家。赵老伯假称朱正湧是一个乞丐,但是年轻、个高,治好了会是个强劳动力。吴地主家中没有男丁,便心动了,留下了朱正湧,请了大夫给他治伤。不过,待朱正湧稍微好了一点就让他下地干活。朱正湧假装自己是个哑巴,忍着伤痛低头干活。吴地主每天让朱正湧忙个没停,从不给他工钱,限定他的食量,还派人看着,以防朱正湧逃跑。

      一年多后,吴地主慢慢放松了对朱正湧的看管。1937年谷雨那天,朱正湧假装外出播撒稻种,逃离了青杠坡,然后一边乞讨,一边打探红军的去向。朱正湧由于方向感偏差,几次都跟红军队伍擦肩而过,越走越靠近江西。到了吉安,他才知道离队伍越来越远,于是决定返回家乡等待红军打回瑞金。之后,历经千辛万苦,走了一年多时间,朱正湧才回到武阳老家。

      回到家乡后,朱正湧才知道父亲在1936年就因病过世,国共已达成了第二次合作协议,到处都在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朱正湧便加入了制作鞋帽和军用品的生产队伍,希望能为抗战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1939年冬,朱正湧跟着刘国兴领导的游击队白天忙生产,晚上搞地下工作,筹划如何帮助百姓打土匪。11月初,朱正湧与游击队到福建武平县打土匪,打垮了50多人,夺回了被土匪抢走的东西,提振了游击队的士气,打出了游击队的威信。1941年5月,在刘国兴的带领下,朱正湧参与了攻打石水联保办事处的战斗,缴获了步枪7支、马刀1把、手榴弹7颗、电话机1架,活捉土豪陈如香。同月,国民党军又开始兵分三路大举“清剿”,当时游击队人数不多,枪支弹药稀少,难以与国民党军抗衡,因此决定立即转移。由于朱正湧行动不便,组织要求他先潜伏下来,等待时机。朱正湧在家一边务农,一边秘密宣传抗日,并与国民党反动派斗智斗勇,多次向游击队、新四军、解放军提供情报,为1949年8月23日的瑞金解放作出了积极贡献。

      1953年,江西省人民政府给朱正湧颁发了老红军光荣负伤残废纪念证。1958年秋,朱正湧在瑞金病逝,享年50岁。

      朱正沐:背着医学书过雪山

      1933年5月,刚满18岁的朱正沐报名参加了少共国际师。9月3日,经过一段时间紧张训练的少共国际师举行了隆重的出征誓师大会,朱正沐背着红缨枪和草鞋,手拿宣传单,紧随浩浩荡荡的队伍奔赴前线。

      1934年5月,朱正沐因为有较高文化水平,识字且能写能说,加上当时的医护人员特别紧缺,他很快被调到红军第五军团十四团卫生队任卫生员,后被任命为中央红军卫生部伤员班班长。1934年10月,朱正沐被充实到红三军团卫生部休养所当看护员。

      在长征路上,越向北走,部队中生疥疮和发疟疾的官兵就越多。由于缺少药品,医护人员便用硫磺和石灰水煮沸后给生疥疮的病伤员擦洗。看着战士们疼痛的表情,朱正沐内心充满愧疚。“怎样才能减少伤病员的痛苦?”朱正沐当时不知道答案,可他在心中暗下决心:“将来有机会,我一定要好好学医。”于是,朱正沐一有空,就对照陈义厚编写的《诊疗手册》《处方学》等书,认真研究,仔细揣摩摸索消毒方法、换药技巧,甚至自学配药。

      11月中旬,中央红军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三道封锁线后,与国民党军在湘江发生了白刃肉搏的惨烈战斗。在这里,朱正沐见到了受伤的三哥朱正湧,并给他化脓的伤口进行了换药、包扎。见朱正湧的伤口发炎厉害,朱正沐边捆绷带,边低头抽泣。朱正湧摸了摸朱正沐的头,安慰他说:“哥这点伤不碍事。”与此同时,朱正沐也在这见到了扛着机枪的二哥朱正源。朱正源边跑边与朱正沐打招呼:“弟弟,你要保护好自己。”

      1935年3月,在上级的推荐下,朱正沐跟着军医谷广善学本事。谷广善见朱正沐聪明好学又有文化,教给他很多实用的医护知识。

      6月,红军为了甩掉追击的敌军,开始翻越大雪山。接连翻越夹金山、梦笔山、长板山、打鼓山,将士们没了干粮就靠吃树皮、草根、野菜等勉强果腹,身体抵抗力大幅度下降,很多人得了病。身为医护人员的朱正沐和谷广善焦急万分,他们四处采集药材,研制药方,边行军边医治病号。

      8月,朱正沐与部队一起进入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草地。草地天气一日三变,风一阵雨一阵,将士们身上干一阵湿一阵,肚里饱一顿饥一顿。朱正沐也十分饥饿、疲劳,差点就被这广阔无边的高原湿地夺去生命。幸好,朱正沐掉队后遇到一名姓谢的老乡,两人相互推拉,半走半爬地走出了沼泽。朱正沐心有余悸地摸了摸背包,确认医学书还在,紧绷的心才松懈下来。到达班佑寨,朱正沐再次遇见了二哥朱正源,他仍然是肩上一架机枪,衣衫褴褛,一双草鞋也残缺不全。朱正源只来得及说了句:“弟弟要保重,一定要跟紧大部队。”就急匆匆地走了。

      9月19日,朱正沐接到噩耗,二哥在腊子口战斗中牺牲。朱正沐无法接受这件事,本来就瘦弱的身躯,一下子被击垮了,发烧、咳嗽,卧床不起。好在有军医谷广善对他精心呵护,休养了一段时间才得以恢复。

      1937年春,朱正沐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被选派到红军卫生学校系统学医。可是不到半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叶青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事业的创始人之一,曾和白求恩一起创建晋察冀军区模范医院)将朱正沐火速召回,要求他立即结束学习回前线。11月,聂荣臻率3000人在五台山区创建敌后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朱正沐随叶青山到五台县耿镇镇参与组建晋察冀军区后方医院。之后,朱正沐任八路军五师卫生部看护长、司药。

      1940年底至1944年8月,朱正沐先后任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卫生处医务副主任、主任、副处长,第七军分区卫生处副处长,平原省军区聊城军分区卫生处副处长,运西军分区卫生处副处长等职。其间,救治了无数将士,多次立功获嘉奖。

      新中国成立后,朱正沐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文化干部学校学习,孜孜不倦地努力学习医学知识,逐渐成为一名技术全面的军医。之后以正师级离休,享受副军级生活待遇。2005年,朱正沐在苏州干休所去世,享年90岁。

      (本文系根据故事主人翁的外甥陈承海口述,及《回忆中央苏区》《中央苏区革命史调查资料汇编(卷一)》《瑞金人物志》编写)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下载大江新闻客户端。
          
      相关新闻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娑擃厼娴楁禍杞扮箽
       
      - 电子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