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院一世界,一院一景观。今日,“常德是个好地方”——全国网络媒体“湖南e周”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常德市武陵区丹洲乡“艺丹沅”文艺部落,看曾经沉寂的乡村如何华丽转身、创造文艺奇迹。
“艺人新村民”改造“空心房”旧梦新生共绘田园诗
在“艺丹沅”文艺部落,常德麻质画院“艺渡美术馆”刚搬迁至此。馆内,张双会老师正在创作一幅清逸脱俗的“荷花图”。
她将特制的白胶涂绘在质感独特的麻质画布上,由麻纤维精心提炼的“颜料”宛如细雨般点点洒落,画布上的荷叶一角便层次分明,跃然纸上,展现出一种自然感与生命力。
“艺渡美术馆是今年10月搬迁到这里,我们一行人在这里集纳灵感、创作文艺,这些年来这里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麻质画的魅力也正在被更多人看见。”张双会老师向大家说道。
据介绍,以前片区有100多处“空心房”,近年来,当地采取“合作社+房屋所有人+新村民”的模式,成立农宅合作社,村民建筑资产折现入股,房屋连片规划、定向文化艺人招租,由承租艺人对房屋进行“艺术改造”。截至目前,已有55户民谣艺术家、陶艺大师、美术家、雕刻艺术家、诗人、书法家、国学传播者、媒体工作者等入驻“艺丹沅”。
花草种植、微改造、建设美丽庭院……一批批来自各地的艺术家们被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吸引,带着对乡村文化的热爱与憧憬,他们将废弃的老屋改造成工作室、画廊、民宿,让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诉说着新的故事。
“望乡、归乡、兴乡”文化产业绽放乡土魅力
文化产业的繁荣,不仅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也可为乡村文化的传承创新开辟新路径。而“艺丹沅”的成功,离不开其精心打造的三大文化品牌——“望乡、归乡、兴乡”。
何谓“三乡”?
“望乡·武陵”乡村音乐会品牌,侧重开展文化志愿服务、群众文化汇演等活动;“兴乡·武陵”乡村体验日品牌,设计精品文旅线路、现场教学课程和文化体验项目,开展现场教学、网红打卡、团建等活动。
而“归乡·武陵”乡村嘉年华品牌,则与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鼓励支持合作社、村集体、新老村民、社会力量投资文化“微产业”“微项目”。目前,已引入丹砂印象、艺禾农场等各类文化产业项目13个、总投资3100万元。
三大品牌引领,打造了独属于丹洲的“网红打卡点”。从本土艺人同台文艺表演,到组织游子、名人、归乡客回乡体验“一日游”,再到组织新村民参与乡村治理促进丹洲发展,“望乡、归乡、兴乡”系列文化活动不断推动丹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引人驻足体验、连连叫好。
在“艺丹沅”,文化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而是触手可及的生活日常。这里,也正以文艺之名,书写着乡村复兴的新篇章,让每一颗向往自然与美好的心灵,都能在这片土地上找到归宿。(全媒体记者肖琳摄影李健)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