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11月21日讯(全媒体记者邓桂明 摄影李健)一根根稻草,能编织出怎样的奇幻世界?11月20日,“常德是个好地方”——全国网络媒体“湖南e周”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澧县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见证了稻草的神奇魅力,巨型稻草人、粉色恐龙、戴眼镜的大猩猩、草帽少年、“思考的我”等上百种稻草艺术作品让游客们大开眼界,纷纷拍照打卡留念。
城头山遗址具有60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华城祖.世界稻源”。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国家文物局正式授牌的重要历史文化公园,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约5000亩),承担遗址保护、文化展示和旅游休闲三大功能。2015年建成开园,占地面积662亩。
穿梭在面积巨大、区域分明、展陈丰富的园区,采访团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中华农耕文化所具有的持久性和超强凝聚力。
最吸睛的是各式各样的稻草艺术品。看似杂乱,其实大有文章。
农耕文化、向阳少年、奇幻森林、海底世界、爱情物语和稻艺乐园等六大主题篇章悄然奏响,布展面积超30000平方米。
农耕文化篇章包括农作稻草人、耕田的水牛、拖拉机等;向阳少年篇章包括以草帽少年为形象的稻草作品,展现快乐和阳光;奇幻森林篇章包括森林里的动物如小熊、巨猫、狮子等;海底世界篇章包括很多海洋动物如海马、鲸鱼等;爱情物语篇章包括稻草迷宫,迷宫里贴满了关于爱情的文字,还做了一些表达爱意的稻草装置等;稻艺乐园篇章包括稻草发泄馆、稻草包装的展位游乐等。
一个篇章一个世界,不同年龄的人们都在其中找到了自我,发现了异样的精彩。
一片水稻田里,有稻草编织的打稻机,也有实物打稻机,大爷大妈们拿起稻草,边踩边把稻草送进滚筒,式样蛮足,重温了年轻时乡村搞“双抢”的繁忙劳作时光。
稻艺乐园里,几个小伙子在稻草垛里翻滚、打闹,找回了儿时秋收后的欢乐……
“2024中国(城头山)国际稻草艺术节以‘唱响澧水船工号子 擦亮农耕文化名片’为主题,从11月16日开始,将持续至12月20日。”湖南城头山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传立介绍道,活动反响很好,几天下来,已有3万多人次游客前来游玩、打卡。
据悉,活动期间,还有澧水船工号子、荆河戏、鼓盆歌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城头山本土农人扎草龙舞草龙、布艺扎染、扎草鞋等各类特色活动。农耕文化体验区设置传统农具展示、农耕知识讲解、亲子互动体验等环节,让游客亲身体验农耕乐趣,了解并传承农耕文化。稻草主题摄影大赛鼓励游客及专业摄影师捕捉稻草艺术节中的精彩瞬间,通过镜头记录下这份独特的田园风光。
“2022年,我省提出打造‘五张名片’,‘以城头山古文化遗址等为代表的农耕文化名片’入列其中,自开园以来,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湖南省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五好园区’,接待游客累计达300多万人次,前来研学的学生每年达5万人次。”冯传立表示,下一步将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让这张湖南农耕文化名片越擦越亮,越走越远。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