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11月21日讯(全媒体记者李昆励 摄影李健)“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故事里,武陵渔人迷路后,走进了令人心驰神往的“桃花源”。11月21日,参加“常德是个好地方”——全国网络媒体“湖南e周”主题宣传活动的全国记者们跟随“武陵人”足迹,来到桃花源探寻陶公笔下“世人的心灵故乡”。
桃花源镇境内的桃花源景区,是《辞海》《词源》和中学语文教材唯一添加注释的《桃花源记》原型地,拥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全国最佳自然生态旅游景区、全国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基地、湖南省十大文旅地标等荣誉称号,也是常德文化旅游的金字招牌和湖南文化旅游的靓丽名片。
走进桃花源,沿秦溪溯溪而上,两岸田舍炊烟袅袅,屋前桃林落英缤纷,锄禾的老人,骑牛的牧童……陶渊明笔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就这样呈现在游客眼前。
梦里那一抹山水田园的亮色,从1600多年前的晋朝,一直照射到今天的桃花源景区。
在历经磨合运转、闭关改造、市场拓展三个阶段后,今天的桃花源景区累计投资近百亿,建成了以秦溪、秦谷、桃花山、桃源山、五柳湖、万亩桃林、五柳小镇、桃花源古镇、山水实景演出等9大景观为主的游览体系和50多个配套项目。景区面积也由2平方公里增至近20平方公里,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大幅跨越。
这里,有全国首台河流剧场节目《桃花源记》,依托4.6公里长的秦溪河谷,真人实景打造画中游的全新浸入式观演,备受游客喜爱。今年5月以来,每晚连演4场,游客好评如潮。
这里,有集民俗演出、农耕场景、特色美食于一体的“桃花原乡”。衣着古朴的男女老少,端着桃花酥、糯米糕、擂茶等桃源美食款待远道而来的客人。实景演出从自然河流剧场延伸至田园村落,全景式呈现梦里桃源的美好生活。
这里,还有桃花?原乡、桃喜山谷、泽云·云舍风俗文化村等新项目,进一步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交融,让游客深度体验桃花源里的诗酒田园。
除此之外,不断培育的新消费业态也在熠熠生辉。白鳞洲上,“向往的生活”吸引游客打卡;汤家山村里,“桃花源里好耕田”为百姓铺平致富路;桃源山水中,是一批又一批前来感受山水田园、人文之韵的少年……
从“门票经济”到“全链经济”,桃花源文化旅游业态不断丰富,文旅市场多点开花。今年国庆期间,桃花源景区日均接待游客超1万人,同比增长约20%。
如今的桃花源,不再仅是梦里的寄托,更是乡村振兴发展、人民增收致富的新家园。正所谓,此心安处,桃源处处是吾乡。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