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791-86849275
广告热线
0791-86847125
江西新闻网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江西新闻网  >  红色故事
90年的回响?|长征路上学写字
2024-12-10 13:26:28    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编辑:林毅龙    作者:
字体:   | 评论(
投稿邮箱:djwxxgj@163.com 
新闻热线:0791-86849275(欢迎拨打,一经采用,即付薪酬)
订江西手机报:电信、联通用户发短信JX到10626655,移动用户发短信JXP到10658000,3元/月
爆料投诉请进入大江论坛 问政江西

      江西南部,于都河畔,水波荡漾,岁月悠悠。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这里集结出发,踏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8.6万余中央红军主力,在于都人民的支持下,静悄悄地完成了一场规模宏大、彪炳史册的战略大转移。从此,中国革命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这条长征路,浸染着烈士们的鲜血,写满了可歌可泣的故事。任时光荏苒,经久不衰、荡气回肠。

      今年,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江西新闻客户端推出《90年的回响》专栏,刊发记者深入于都采访的长征故事,在重温历史中,追忆那段峥嵘岁月,感悟长征精神,探寻老区人民坚守初心,薪火相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中,谱写新时代荣光的生动实践。

      伟大长征精神,必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在于都县退休干部李瑞金手机里,珍藏着一份于都籍老红军李金生的回忆录手稿扫描件。

      李瑞金告诉记者,李金生是他的伯父,1915年出生于于都县宽田乡李屋村,先后在红一方面军、八路军一一五师直属政治处、东北民主联军、东北公安部队任职,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在这本手写的回忆录中,李金生记录了他参加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峥嵘岁月。

      李瑞金介绍,伯父李金生1934年刚参加红军时,还是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让人敬佩的是,李金生在红军长征路上一边行军一边学习写字,由此打下识字的基础。

      ▲于都籍老红军李金生的回忆录手稿目录。

      “行军的时候,就用一张写了字的纸,贴到前面战士的背上,然后自己用手比划;打仗的时候,就利用休息的间隙,拿着干枯的草杆在地上练字。”李瑞金说,长征时伯父在干部团担任通讯员,为了把工作干好,他开始学习写字。

      事实上,红军部队一直都很重视提升战士们的文化水平。著名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58岁参加长征,行军途中还不忘抓住各种机会教战士们学文化。行军时,徐特立在战士的背包、草帽、斗笠上写字,边走边教。有时,他让先遣的红军战士在路边竖一块标语牌,牌上的字写大一些,便于后来的战士们在行军途中辨认熟识。

      在这样的学习氛围影响下,红军战士李金生也在长征路上开始学写字,走到哪里,他就练到哪里。李金生在回忆录中提到:“学习时心里常想,一天能学会一个算一个,能学会两个就算两个,能学会三个四个那更好。”

      慢慢地,经过刻苦学习,李金生在长征路上认识了几十个字。1935年冬,他所在部队到达陕北后,李金生就被调到刚成立的红军大学进修学习,后又选调到政治连。然而,因为识字不多,李金生又被调回军事连。

      ▲红军后代李瑞金接受江西新闻客户端记者采访。摄影丨全媒体记者熊祖颐

      李金生在回忆录中写下:“穷人念不上书,不识字的人在家受别人欺压,当一辈子牛马,到部队来了也吃不开,不识字到处吃亏。没有文化,的确是一个困难,那怎么办呢?只有学习!”为了学熟记牢,李金生白天想,夜晚也想,吃饭想,走路也想,自己想不起来,就问战友、问教员、找课本,多方请教。

      对学得不牢固、复杂的字,李金生摸索出了一个独门诀窍。那就是在字的旁边画上一个对应的实物符号。忘记了字时,就翻开识字本来看一看,立马又记起来了。“比如说,‘菜刀’这两个字,要写起来比较复杂。写在日记本上的时候,他就在字旁边画一把菜刀。”李瑞金介绍道。

      ▲李金生在回忆录中记录了他学写字的独门诀窍。

      在学习中,有战友几次开着玩笑对李金生说:“李金生,你这样努力学习,是想考状元吗?”李金生回答:“不是想考状元,也不是想考秀才,而是要考枪杆,好对付压迫我们的地主资产阶级!”

      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是难以想象的,难能可贵的是,在如此艰险的征途中,红军战士们还不忘学习文化。李金生,一个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放牛娃,在红军队伍里扫了盲,也为后人留下珍贵的文字资料。

      当两鬓斑白的李瑞金戴上老花镜,为众人诵读起回忆录中的内容,时光仿佛倒流,回到了那个艰苦卓绝、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

      在巧渡金沙江时,李金生所在的干部团把敌人一个江防连的兵力全部打垮,保证了全军的胜利渡江。干部团被授予通令嘉奖,每位战士奖励一块银元。李金生在回忆录中写下:“尤其得了奖,我们是真兴奋,高兴得两脚在地下蹦跳着呀……情绪高昂,一天走100多里也不感觉疲劳。”

      1935年5月,部队到达大渡河南岸的安顺场,开始强渡大渡河。李金生在回忆录中写道:“在过河的时候,同志们望着那河水激湍流成的波浪打成像山似的。这时候,有一位同志说:‘唉呀!吓得我心里扑通扑通总跳,手脚发抖,浑身发麻,总怕水浪一下就把船打翻……’”“大伙你一句我一句把他说得脸通红……这时候,大伙都哈哈地笑起来,说得多热闹哟。我们就这样乐观地渡过了大渡河。”

      …………

      在李金生的笔下,那些充满硝烟的遥远记忆鲜活起来,成为见证历史、鼓舞后人的一份珍贵精神食粮。李瑞金说:“我伯父之所以要写这本回忆录,就是为了让我们这些后辈能够不忘历史。我们一定要继承革命先辈的遗志,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受李金生的影响,李家后辈有不少人都参军入伍。“我参军也是受我伯父的影响。我为他感到自豪,所以我也要求去当兵。”李瑞金还记得,在部队与伯父书信往来时,伯父常常督促他把字练好。李金生告诫后辈,当年战士们在战争期间学习认字,每认识一个字都非常费劲。在和平年代,学习文化的条件已经好太多了!

      如今,这本珍贵的回忆录手稿被李家后辈争相传阅、誊抄,只为把这份革命精神和红色记忆永久传承。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下载大江新闻客户端。
          
      相关新闻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涓浗浜轰繚
       
      - 电子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