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传》
程应镠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文正”是古代中国对文臣的最高谥号之一。“文”代表道德博闻,“正”代表靖共其位,即忠诚且尽职。司马光评价其为文人道德的极致:“谥之极美,无以复加”。历史上获此谥号的人不少,如司马光、魏征、曾国藩等。但是,在我心里,文品和人品最让人敬仰的,当属范仲淹。
因为《岳阳楼记》,范仲淹的名字为世人所知。他一生为国为民,襟怀坦荡,真正做到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朱熹赞许道:“本朝唯范文正公振作士大夫之功为多”,肯定他以光风霁月的精神典范开高山仰止的宋儒气象。“宋亡,范公终不亡也”,晚明李贽极为推崇他。可见,其高尚之风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如“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目前已出版的范仲淹传记有不少,这本《范仲淹传》的作者程应镠是著名历史学家,长期从事魏晋南北朝史与宋史研究。全书分为26个章节,以范仲淹一生的政治生涯为主线,从少有大志、登进士第到人生最后的时刻,每个章节选取范仲淹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件,向我们详细呈现了传主一生的跌宕起伏。
范仲淹少年时就心怀为民造福,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宏毅精神。他日为政,尽行其言。他推动的庆历新政,成为后来王安石变法的前奏;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很长时间;他推进的教育变革,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渐近暮年,犹如往昔,利民之心依然炽热。他关心国家大事,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像金子流光溢彩……传记不仅描绘了传主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的成长历程和卓越贡献,还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变化,成为读者了解宋代历史和范仲淹思想内涵的窗口。
本书最大的特点是集史学论著的严谨与文学传记的优美于一体。作者提倡“论从史出”“不作渲染也不发议论”,着力于叙事,以及与事相关联的人。“我以为要认识一个人,要从他对待各种关系中去认识;要写一个人,要从他如何处理各种关系去写。”正因如此,作者没有袭用正面大段论述时代背景的老套做法,而是通过着力勾勒传主与他同时代人的关系来加以展示,如范仲淹与宋仁宗、刘太后、吕夷简、韩琦等人的关系,着墨最多,用力尤深。
“以天下为己任”,是范仲淹思想行事中的精华,当然还继承、创新了其他的行为准则和道德风范。鉴于此,作者把历史人物放到文化传统发展的过程中去考察、勾画,从而使这部传记具有相当的广度和深度。作者认为:“人是复杂的,对一个人的了解要全面。有了全面的了解,写起来就有血有肉。”范仲淹既是政治改革家,又是边防名帅;既是后人推崇的道德典范,又是为时称颂的诗文名家;既曾贵为执政大臣,也曾黜为州郡牧守,具有复杂性。作者在着重叙写范仲淹思想、事业的同时,对其性格、情绪、爱好等其他侧面也钩隐索微,作了描写。
宋代的士大夫,思想上不守汉唐注疏,政治上梦想夏商周,有很全面的文化修养。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对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继承。作者认为,“为人民服务就是这种忧乐观的发展,要大力阐述和宣传”。继往才可以开来。这正是程应镠不辞辛劳,“在其一生最繁剧的岁月里身罹痼疾后抱病奋力完成”的目的。
□ 盛新虹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