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791-86849275
广告热线
0791-86847125
江西新闻网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江西新闻网  >  文化艺术
在历史的褶皱中绽放的铿锵玫瑰
2025-03-21 04:51:01    来源:江西日报
编辑:舒小露    作者:邓玉琼
字体:   | 评论(
投稿邮箱:djwxxgj@163.com 
新闻热线:0791-86849275(欢迎拨打,一经采用,即付薪酬)
订江西手机报:电信、联通用户发短信JX到10626655,移动用户发短信JXP到10658000,3元/月
爆料投诉请进入大江论坛 问政江西

      《硝烟中走来的铿锵玫瑰》

      江西省妇女联合会 编

      江西高校出版社

      翻开《硝烟中走来的铿锵玫瑰》,75位江西红土地女儿的身影,穿透时光帷幕走向我们。她们或是双枪策马的女司令,或是守望半生的白发军嫂,或是高唱《国际歌》从容赴死的革命者。在历史的褶皱中,她们以血肉之躯撞开时代的铁幕,用生命诠释了何为“铿锵”——那是一种比金属更坚硬、比烈火更炽烈的信仰。

      这部由江西省妇女联合会与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联合策划的献礼之作,恰似一面跨越时空的镜子——那些被硝烟模糊的面容,穿透历史烟云,折射出璀璨耀目的光彩。她们的故事不仅是革命年代的烽火传奇,更是和平年代江西妇女工作者接续奋斗的精神路标。在这片红土地上,历史与当下、书写与传承、记忆与使命,正在完成一场庄严的对话。

      破茧:从个体觉醒到妇女组织

      本书以女性视角重构了历史的经纬。中央苏区不仅是中国红色政权的摇篮,更是男女平等的试验场。书中提到,苏维埃政府颁布的《婚姻条例》废除了童养媳、纳妾等封建陋习,赋予女性财产权和选举权。这些政策少不了无数女性的共同奋斗:王经燕剪去长发,带领妇女焚烧契约;邓兰英赤脚奔走于乡野,组织妇女生产支前;李桂英从童养媳成长为“巾帼英雄”……她们在枪炮与裹脚布的双重枷锁下,硬生生走出一条妇女解放的大道。

      这些女性并非天生的革命者。书中细腻刻画了她们的觉醒过程:刘和珍在剪去发辫时的决绝,曾碧漪逃离包办婚姻时的孤勇,池煜华在油灯下为丈夫纳鞋底时的思念……当个体命运与家国危亡交织,她们的选择超越了性别的桎梏,回答了“人何以成为人”。正如胡筠在就义前的呐喊:“我死了,革命的火种不会灭!”——这团火照亮的是“妇女能顶半边天”的觉醒之路。

      书中记载的“赣南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兴国县女工农妇代表会”等组织,正是早期妇女解放运动的星火。康克清带领妇女赤卫队操练刺杀,李桂英建立苏区第一个托儿所……这些由女性自主组建的组织,不仅为前线输送物资,更在封闭的乡土社会为妇女解放事业开辟道路。从群众互助到制度保障,从战时动员到常态建设,妇女解放事业在红土地完成了从破茧到化蝶的蝶变。

      绽放:组织之力与个体光芒的交响

      历史文献中零散的“某某氏”被重新赋名,地方档案馆里泛黄的会议记录与战场遗书互证,口述史中老妪颤抖的方言与苏维埃时期的妇女政策形成对话……本书多维叙事让传统革命史书写中宏大叙事与个人命运之间连接得更紧密。当曾碧漪们高呼“婚姻自由”时,她们不仅是政策的受益者,更是以生命推动政策完善的行动者。

      书中的人物形象是多样而丰富的。她们不仅是战士,更是母亲、妻子、女儿,在战争与和平的夹缝中,演绎着生命的丰富维度。尤其令人动容的是书中对女性情谊的书写。危秀英背着生病的邓六金翻越雪山,李坚真在行军途中为产妇接生,吴富莲与战友在狱中以发簪刻下“永不叛党”……这些细节如同暗夜中的萤火,照见了革命中的另一种可能性:她们是基于共同信仰的生命互助。正如编者所言:“她们站着,是一面面旗帜;倒下,是一座座丰碑。”

      扎根:红土地上的精神年轮

      江西的地域文化为妇女运动增添了厚重的底色。书中多次出现的杜鹃花意象,恰似这些女性的命运写照——在贫瘠的土壤中扎根,以血色浇灌出绚烂。坚韧的客家女性、险峻的赣南丘陵、悠长的采茶调,共同构成了人物生长的精神原乡。李美群“马前托孤”的传说在当地口耳相传,陈发姑每年为丈夫编一双草鞋的习惯演化成民俗……革命记忆已渗入土地。

      这种在地性叙事打破了宏大历史的悬浮感。当读者跟随肖牡丹在信丰组织妇女识字,与缪敏在弋阳的山歌中传递情报,同戴柳英在梅岭的密林间穿梭时,革命不再是教科书上的名词,而是具体可感的生命经验。书中大量援引地方志、民歌、民谣,让历史在方言的肌理中复活。正如瑞金的红井至今清泉汩汩,这些女性的故事也在代代讲述中,成为红土地的精神年轮。

      回响:从历史纪念到未来契约

      在和平年代,我们为何仍需聆听这些故事?书中人物给出了答案:王泉媛晚年坚持佩戴八角帽,因为“这是信仰的胎记”;曾志遗嘱中将骨灰撒在井冈山,“让灵魂与杜鹃同眠”……她们用一生证明,革命不是历史章节的注脚,而是永不褪色的精神基因。

      75位巾帼英雄的故事,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像她们一样的革命英雄,她们一样值得我们尊敬和缅怀。妇女解放从来不是单个的英雄传奇,而是组织实践;不是凝固的历史标本,而是流动的精神长河。当新时代的阳光照耀在这片土地上,那些沉睡在字里行间的火种,必将再次点燃更多不甘平凡的灵魂。

      □ 邓玉琼

    江西日报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下载大江新闻客户端。
          
      相关新闻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涓浗浜轰繚
       
      - 电子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