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段萍摄影报道:庐山,又名匡山、匡庐,被誉为“人文圣山”。正在江西省美术馆展出的“书在匡庐——庐山历代题刻研究展”,展出庐山题刻拓片105件、题刻拓本5件、题刻实景图片58幅,以及与庐山相关的游记文献与研究文献。本次展览从“山水·志地寓怀”“文学·文体兼备”“书院·文以载道”“隐逸·逸世流风”“书法·书圣名闻”“宗教·弘法传道”“史事·记往知来”七个篇章,探讨庐山文化的形成与建构。
南宋·朱端章作品:《庐山》
明·王守仁(王阳明)作品:《纪功碑》
题刻作为庐山庞杂的文献之一,它融入自然人文环境之中,既承载着丰厚的人文底蕴,又兼具独特的审美价值,是探究庐山文化形成与建构的一种重要路径。其中,“山水篇”以秀峰景点的题刻为案例,从铭地名、记山水、镌游玩、寓情志四个方面,展示庐山的山水文化。“文学篇”以观音桥、玉渊潭、谷帘泉等景点的题刻为案例,以题诗、题识、题记、记叙、古文、墓志、联语等七种文学体式,展示庐山的文学底蕴。
“隐逸篇”以醉石景点的题刻为案例,从陶渊明隐逸思想及其影响的角度,展示庐山的隐逸文化。“书法篇”主要以归宗寺景点的题刻为案例,从王羲之与庐山传闻到《宗鉴堂法帖》的刻制,展示庐山的书法文化。“书院篇”以白鹿洞书院的题刻为案例,从书院精神、书院兴衰、办学方式等方面,展示庐山的书院文化。“宗教篇”主要以东林寺和秀峰寺的题刻为案例,从寺院兴建、文化阐发等方面,展示庐山的宗教文化。“史事篇”主要是以朱元璋的鄱阳湖之战、王守仁平定宸濠之乱、庐山抗战等为案例,从记述功绩、精神弘扬等方面,展示庐山的历史纪事。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