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静
“何谓匠心?”“追求卓越、精益求精,这是我理解的‘样式雷’的匠心。”
这一幕对话,发生在3月18日江西省“大思政课”样式雷实践教学基地揭牌现场。面对年轻学子的提问,江西省样式雷建筑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雷大辉用两个关键词作答。
300多年前,雷氏先人走出永修县梅棠镇,创下“一家‘样式雷’,半部古建史”的传奇;300多年后,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一群年轻学子走进“样式雷”祖屋,通过“行走的思政课”,寻觅匠心的内涵。
一场跨越时空的奇妙对话就此开启。
祖屋正厅处,一栋栋微缩古建筑静静立于玻璃展柜中,榫卯相接,斗拱层叠,飞檐展翅,毫厘见真章。
“中国目前40项世界文化遗产,5项与‘样式雷’有关,数万件建筑图档和制作烫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他们的秘诀是什么?”围在展品旁,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们展开热烈讨论,雷大辉也加入其中,他结合“样式雷”创新使用平格样推动建筑设计规范化、标准化的案例现场授课。讨论中,工匠精神变得具体而生动。
“勤勉敬业以技报国”“不贪不吝诚信做人”……侧厅处,一幅幅以雷氏家训为内容的书法作品力透纸背,吸引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同学们驻足、沉思。
“我们仿佛穿越时空,触摸到‘样式雷’的匠心、匠术、匠德。”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学生唐鑫说。再次把目光投向展陈的“明间面阔一丈二尺八寸”规制,以及“五踩斗拱”升斗构件,大家开始思考那些书本没有讲出的“答案”。
“从‘告知是怎样的’到‘自己看到是怎样的’,这正是‘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意义所在。”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黎洪阳告诉记者,一个场景、一个物件都可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它带来的不仅是知识上的传递,更承载着一种精神上的激励和传承,今后将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样式雷”建筑的保护、修复和基地的服务工作。
“今天的中国,呼唤更多像‘样式雷’一样的大国工匠。”在黎洪阳看来,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全省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建设类高职院校,有责任将弘扬和传承“样式雷”工匠精神纳入人才培养,激励更多学生学习工匠、争当工匠,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