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791-86849275
广告热线
0791-86847125
江西新闻网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江西新闻网  >  江西时政
围绕当好大湾区“菜篮子”
宁都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
2025-03-26 04:12:59    来源:大江网-信息日报
编辑:冯兆明    作者:杜宇蔚
字体:   | 评论(
投稿邮箱:djwxxgj@163.com 
新闻热线:0791-86849275(欢迎拨打,一经采用,即付薪酬)
订江西手机报:电信、联通用户发短信JX到10626655,移动用户发短信JXP到10658000,3元/月
爆料投诉请进入大江论坛 问政江西

      3月底至4月初,2025年江西-粤港澳大湾区经贸活动周即将举办,有利于加深老区与湾区各领域合作。赣州市宁都县主官借此“东风”,持续推动当地农特产品走向湾区。

      中国江西新闻网全媒体记者杜宇蔚/文

      积极推介宁都农特产品 深化与罗湖区的对口合作

      近年来,宁都县以其适宜的水热气候、独特的富硒土壤等自然禀赋,成为富硒蔬菜、三黄鸡等优质农特产品的重要产地。健康营养的农产品吸引了湾区目光,使宁都成为大湾区农产品的重要供应地之一,并带动一批农户实现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

      为推动宁都县优质农特产品更好走入大湾区市场,3月18日,2025年“鹏赣连心·圳宁共富”宁都优选农特产品走进大湾区推介会在深圳市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促进中心举行。宁都县委书记傅小新出席并为宁都县优选特色农产品专区揭幕。

      会上,宁都县10余家企业的40余种优质特色农产品上架专区展销,展品包括红了翠岗系列产品、晟阳食品、宁都黄鸡、黄石蓝莓等优质农副产品。宁都与深圳两地多家企业还分别就产品入驻、黄鸡屠宰冷链仓储等项目进行现场签约。

      这些举措,将有力推动宁都农特产品资源融入深圳市场,进一步提升宁都优质特色农产品在大湾区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为当地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记者注意到,此次活动,由宁都县和深圳市罗湖区两地政府共同主办。作为结对合作县区,两地长期保持密切交流,积极推动双方资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为推动两地合作进一步深化,2024年10月30日,宁都县与罗湖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傅小新见证签约,并与罗湖区主官进行座谈。

      座谈会上,双方分别介绍了县情、区情,并就合作事项进行深入探讨交流。傅小新做推介时表示,宁都县素有“客家祖地、文乡诗国、苏区摇篮、赣南粮仓”之美誉。近年来,全县上下产业发展提速提质,城乡面貌持续改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向上向好态势。

      在他看来,宁都县与罗湖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结对合作关系,是双方推动务实合作新的起点。宁都县将以此为契机,在产业发展、文旅融合、人才交流等方面,积极加强与罗湖区的沟通对接,发挥比较优势,全力推动结对合作取得实效。

      另外,今年3月14日的宁都县委常委会会议也提到,要深化与罗湖区的对口合作,推动形成更多合作成果。

      可以看出,随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宁都县与罗湖区进一步加深了结对合作程度。这对加强两地在农业等领域的合作、推动宁都优质农特产品畅销大湾区,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学习农业产业发展经验 引入优质农业企业

      要当好大湾区“菜篮子”,让当地农特产品和品牌更有竞争力、吸引力,必须积极学习外地农业产业发展的好经验,全力引入优质农业企业,提升宁都县农产品整体竞争力。

      今年3月17日,傅小新赴深圳招商引资期间,与深圳市圳品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座谈交流,详细了解企业产品优势等情况。他表示,宁都县是农业大县,生态优美、土壤富硒,各类特色优质农产品资源丰富,希望双方加强沟通对接,努力在种植基地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拓展销售渠道等方面开展深度务实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除了开拓大湾区“市场”、引进湾区农业科技,傅小新还走进长三角地区,从这个农业科技发展高地引进技术。

      2024年5月底,傅小新赴长三角地区招商引资。他来到浙江好吉色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认真听取情况介绍,详细了解公司运营情况。傅小新表示,宁都作为农业大县,盛产脐橙、茶叶、白莲等特色农产品,与该公司打造健康养生产品理念高度契合。他承诺,宁都县将以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为企业提供良好环境,努力实现共赢发展。

      不仅到省外学习,宁都主官还向省内农业产业大县“取经”。

      2024年9月21日,傅小新率宁都县党政学习考察团走进泰和县。泰和乌鸡驰名省内外,对宁都打造三黄鸡品牌有极大借鉴价值。傅小新先后来到泰和县乌鸡科技小院、泰和乌鸡旗舰店等地,深入了解泰和乌鸡养殖模式、精深加工、市场销售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情况,并就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深入交流探讨。

      “泰和乌鸡和宁都黄鸡作为江西地方特色品牌,有很大的发展共性。”考察中,傅小新要求积极学习借鉴泰和县乌鸡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坚持以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加大科技赋能、加强品牌建设,充分做足做活“土特产”文章,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全力推动宁都黄鸡产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傅小新希望两地以此次考察交流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相互沟通联系,深化创新协作,力争在产业发展、品牌打造、技术指导等方面,不断开拓更加广阔、更高层次的合作空间,努力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助推两地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从大湾区到长三角地区再到省内农业产业大县,近一年来,宁都县学习借鉴、取长补短的脚步从未停止。只有做强农业产业和品牌,推出更加优质的农特产品,宁都县才能当好湾区“菜篮子”,更好地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 做好“土特产”文章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借鉴它山之石的同时,更要筑牢自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根基。这是当好湾区“菜篮子”、拓宽宁都县农产品市场的前提。

      为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和乡村振兴工作,傅小新近期多次调研。

      2024年7月18日,傅小新走进多个乡镇调研农业强县工作。在赣州青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他走进育苗中心,了解种植品种、产品收益等情况。

      傅小新表示,蔬菜产业是宁都一项富民产业,对推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促进宁都农业提质增效、聚力建设现代农业强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持之以恒做优做强蔬菜产业,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及时掌握市场动态,选出合适品种,强化技术指导,在提升蔬菜品质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确保实现企业、农户“双增收”。

      做好农业产业化依旧是傅小新的重点工作。1月20日,他来到黄陂镇塘下村田间地头,了解高标准农田项目设计方案、施工进度、工程质量等情况。他强调,要严格按照高标准农田项目规范标准,根据土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建设工作,确保工程质量;要扎实做好农田后期管理和维护工作,全面管好用好高标准农田,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2月,傅小新重点关注土特产打造。在田头镇琵琶村藤茶基地,他关注基地规划布局、种植规模、发展效益等情况,并提出,要立足资源禀赋、坚持绿色发展,加强藤茶等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深挖潜力做好“土特产”文章,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同时,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强化技术指导、宣传推介和品牌建设,全力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3月13日,傅小新在东山坝镇调研时,继续关注农业产业。当日,他来到坪田村鸡枞菌生产基地,了解基地规模、种植技术、市场销售及带动农户增收等情况。

      傅小新要求,进一步扩大基地规模,加强技术指导服务,积极探索深加工路径,不断提升鸡枞菌产量、品质和产品附加值。此外,要充分发挥基地联农带农富农作用,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让更多农户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

      开年三个月,每月都到乡镇调研农业产业,不难看出,宁都县主官对打造好当地农特产品极为重视,要让农业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变为群众的“金饭碗”。

    信息日报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下载大江新闻客户端。
          
      相关新闻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中国人保
       
      - 电子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