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791-86849275
广告热线
0791-86847125
江西新闻网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江西新闻网  >  大江快报
网友通过“问计江西”为宜春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建言获官方回复
2025-03-27 15:47:43    来源: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
编辑:童孝飞    作者:
字体:   | 评论(
投稿邮箱:djwxxgj@163.com 
新闻热线:0791-86849275(欢迎拨打,一经采用,即付薪酬)
订江西手机报:电信、联通用户发短信JX到10626655,移动用户发短信JXP到10658000,3元/月
爆料投诉请进入大江论坛 问政江西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媒体记者崔帆报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力量,广泛分布在基层治理、职工帮扶、儿童福利、青少年事务、老龄和养老服务等领域,围绕满足群众需求和解决具体民生问题开展专业服务。近日,宜春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问计江西”平台开展了“我为‘宜春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献一策”人民建议征集活动,活动一经推出,便得到了广大网友的积极响应,其中网友“藏”的建言尤为亮眼,获宜春市委社会工作部回复。

      网友“藏”结合实际情况,建议宜春市依托本地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社会工作订单班,定向培养熟悉本土民俗、方言的基层社工人才。同时,联合相关部门开发“社区矫正实务”“适老化服务沟通技巧”等课程模块,让社工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本地需求。在实训方面,建立“督导+机构+社区”三级实训机制,安排新入职社工在街道社工站、儿童福利院等一线岗位轮训,并配套实施“1名专家督导+ 2名资深社工”计划,助力新社工快速成长。

      为了激发工作积极性,“藏”认为可以创新“时间银行+积分兑换”激励机制,将服务时长转化为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积分,对表现突出的社区社工给予保障性住房优先申请等政策支持。此外,还建议同步打造“宜春社工云”智慧平台,整合政府购买服务岗位、公益创投项目等资源,建立人才供需动态匹配系统,并开设“乡音调解”“银发服务”等特色服务板块,推动社工服务向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形成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建议一经发布,便得到了宜春市委社会工作部的肯定和积极回应。宜春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藏”提出的“实训机制”“创新激励机制”及“打造智慧平台”等建议中肯实用,具有借鉴意义。

      据介绍,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宜春市正在开展党建引领“专业社工+ 志愿服务”融合试点工作,全市有13个试点社区,每个试点社区将配套一支专业社工队伍,为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注入新活力。同时,万载县打造的“爱善存”时间银行微信小程序,根据不同志愿服务类型的劳动强度确定时间折算方式,让志愿者可以按服务时长换取他人帮助或兑换物品,有效激发了志愿者的服务热情。

      “此外,宜春市即将成立志愿服务和社会工作人才联合会,此举将全面统筹志愿者和社工人才资源,打造枢纽型平台,促进需求与服务平衡。”宜春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把视角继续延伸至高校和特殊群体。一方面,积极探索社会工作服务需求,加强与高校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合作,推动卫生健康、教育、司法、信访等重点领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另一方面,主动培养社会工作人才,通过鼓励参与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社区工作,积极培育发展社工机构和志愿服务组织。同时,在相关事业单位与群团组织开发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实现社会工作专业岗位与人员的合理配置。

      若您对于宜春市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有什么新点子,欢迎通过“问计江西”建言献策,期待您的参与。

      建言方式:

      1、网页端:搜索“问计江西”官网(网址https://wj.jxnews.com.cn),点击进入首页,点击“问计分站导航”,进入宜春市的征集活动,点击“我要参与”,提出您的宝贵建议。

      2、客户端:进入大江新闻客户端,点击顶部“问计”频道,点击宜春市,点击“参加官方征集”,提出您的宝贵建议。

      3、微信小程序:微信搜索“问计江西”,点击“问计江西”小程序进入,点击宜春市,点击“参加官方征集”,提出您的宝贵建议。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下载大江新闻客户端。
          
      相关新闻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中国人保
       
      - 电子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