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磊春
笔者朋友近日在临川区大岗乡获得有“进贤”铭文的半块残砖。此砖原为抚河边村民在河中拾得,用于垒砌院门矮墙。
砖,是一种建筑材料,我国最早见于西周晚期的陕西扶风周原遗址,秦汉时烧制技术成熟,世称“秦砖汉瓦”,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我们现在看到的古砖,按功能类别可分为记名、记事、纪年、吉语砖等,也是反映当时社会风情、氏族崇拜、民风习俗和历史事件等方面的一种实物载体。
据有关专家考证,这半块“进贤”铭文砖(见下图),为明初修建江苏南京城墙、由江西进贤定烧的城墙砖。砖面呈青蓝色,半块残砖长22厘米,宽20厘米,厚11厘米,是明初南京城墙砖标准样式,即砖体长、宽、厚比例为四比二比一(该半块残砖只有完好整砖的一半左右)。
“进贤”砖铭文:南昌府提调官(下缺)进贤县提调官(下缺)
“进贤”砖另一面铭文:甲首熊学(下缺)窑匠付受(下缺)
此砖制作精良,胎体厚实,发色纯正,窑烧火候把握恰到好处,制作规范,用料考究,敲之有声,断处无孔。砖两面有楷书铭文,字口清晰,一面为“南昌府提调官(下缺)进贤县提调官(下缺)”,另一面残存有“甲首熊学(下缺)窑匠付受(下缺)”字样。
明初南京城墙营造工程,肇始于元末,完工于洪武。当时,为明朝承造南京城墙砖的地区主要是直隶、湖广行省和江西行省,涉及35个府、11个州、174个县,其中江西行省占了12府、66县。明代建造南京城墙,其用工之多、耗资之巨、涉及范围之广,在中外都城建造史上罕见。
在南京城墙博物馆,也陈列有一块由当年南昌府进贤县烧造的城墙砖,砖长约40厘米,砖体完整,字样清晰,铭文为阳文楷书,工整秀美,与该“进贤”残砖铭文前半段完全一致。
该残砖在抚河流域被发现,应是当时江西行省承造南京城墙砖的剩余或次品。“进贤”铭文城墙砖的发现,填补了进贤史料上“泥工匠作”记载的空白,砖铭透露出的人文信息,反映了当时进贤县窑烧制造工艺及文化发展水准,对研究进贤历史沿革及明史人物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