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791-86849275
广告热线
0791-86847125
江西新闻网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江西新闻网  >  文化艺术
古人春游雅趣
2025-03-28 04:57:38    来源:江西日报
编辑:冯兆明    作者:聂顺荣
字体:   | 评论(
投稿邮箱:djwxxgj@163.com 
新闻热线:0791-86849275(欢迎拨打,一经采用,即付薪酬)
订江西手机报:电信、联通用户发短信JX到10626655,移动用户发短信JXP到10658000,3元/月
爆料投诉请进入大江论坛 问政江西

      □ 聂顺荣

      春日,是大自然慷慨的馈赠。当第一缕春风轻柔地拂过,大地便如被唤醒的精灵,一派生机勃勃。在这美好的时节,古人的春游,不只是简单的踏青赏景,更是一场充满雅趣的文化盛宴,处处彰显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

      古人春游赏花的传统由来已久。《诗经·郑风·溱洧》里就记载着“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描绘出春日里青年男女手持兰草,在溱水和洧水岸边踏青赏花的热闹场景。每至春日,各地名花便成众人竞相观赏的对象。刘禹锡赞“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洛阳牡丹以其国色天香,引得无数文人墨客、达官显贵纷至沓来,他们穿梭花丛,或驻足凝视,或低吟浅唱,将牡丹的雍容华贵与春日生机融入诗词。杭州的桃花在春日暖阳下如云似霞,苏轼写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漫步桃林,花瓣飘落肩头,让人沉醉在烂漫春光里。

      在宋代,无论男女都喜爱在春游时簪花。《东京梦华录》记载,清明节时人们出城祭扫,带着各种物品,轿子还用杨柳杂花装饰,十分热闹。春日里,人们把刚绽放的花朵精心插在发髻或帽檐,行走间花香四溢,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杨万里诗云“春色何须羯鼓催,君王元日领春回。牡丹芍药蔷薇朵,都向千官帽上开”,男子簪花尽显洒脱风流,女子簪花则增添妩媚娇艳,这小小的簪花之举,既是对美的追求,也是对春日的浪漫致敬。

      诸多雅趣里,放风筝独具特色。阳春三月,惠风和畅,空旷的田野上,大人小孩手持风筝线,欢快地奔跑着。高鼎笔下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生动描绘出孩童们珍惜春日时光放风筝的欢乐场景。唐代元稹的诗句“有鸟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就生动描绘了时人放风筝的场景。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写道:“桥上少年郎,竞纵纸鸢,以相勾引,相牵翦截,以线绝者为负。”唐代放纸鸢的活动主要由儿童参与,到了宋代,放风筝活动更加盛行,不仅儿童喜欢,成人也参与其中,成为人们喜爱的春日活动。古人相信,放风筝能够消灾解难,赶走晦气。因此,许多人在放风筝时,将灾祸疾病写在风筝上,然后在风筝升空时剪断线,希望以此祛病消灾。

      春游时,古人还热衷于品茗。在风景秀丽的山水间寻一处幽静之地,支起茶炉煮上一壶香茗,正应了“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的意境。唐代诗人钱起在《与赵莒茶宴》中写道:“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在清幽环境中,听着潺潺流水,闻着淡雅茶香,品味茶汤醇厚,身心在茶香中得到极大放松。文人雅士还会一边品茶,一边谈诗论道,分享见解感悟,让春日品茗时光充满文化韵味。

      写生作画也是古人春游不可或缺的雅事。唐代画家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春游为画家们提供了以大自然为师的绝佳机会。他们带着笔墨纸砚走进自然,将眼前美景一一描绘。远处青山云雾缭绕,近处溪流清澈、鱼儿嬉戏,画家们用细腻的笔触将春日色彩、光影与神韵定格在画纸上。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描绘秋日济南鹊山、华不注山一带美景,今天我们仍然能够从中看出画家春游时对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捕捉,他们把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融入画作,这些画作成为春日美景的永恒记录,展现了古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古人春游时还热衷于曲水流觞。《兰亭集序》中记载:“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暮春之初,王羲之与一众文人雅士齐聚兰亭。清澈的溪水在蜿蜒的河道中流淌,他们将盛满酒的觞置于水面,觞随水流,停在谁的面前,谁便要赋诗一首,若作不出诗,便要罚酒。在这山水环绕、竹影摇曳的美景中,众人饮酒赋诗,畅叙幽情,思想的火花在春日的空气中碰撞,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这不仅是一场文人的聚会,更是一次对春天的礼赞,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古人的春游雅趣,是他们生活智慧与文化修养的体现。赏花、簪花、放风筝、品茗、作画、吟诗等,每一项活动都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如今,我们身处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娱乐方式与以往变化很大,但不变的是人们对于春天、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我们不妨在春日里放慢脚步,学习古人,感受自然,追寻那份久违的雅趣,让心灵在春日的怀抱中得到滋养与升华。

    江西日报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下载大江新闻客户端。
          
      相关新闻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电子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