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剑鸣
当我走进春暖花开的大地,我又有了给你写信的冲动。尊敬的林老师,或许你已经完全忘记,多年前你一句不经意的话深深刺痛了我——“乡村就那些事,有什么可写的呢?”自那以后,我所有的乡村见闻都会自动生成一封长信,遥寄给远方的城市、远方的你。
比如此刻,我正行走在江西省宁都县赣江源头琴江之畔。这个名叫中江湾的地盘,沟渠宽大、阡陌交通,像是大地上刚刚摆好的象棋,上万亩田畴铺展着浓厚的绿色。也许你想听的并不是农业科技的赞歌,而是人类精神的现代化。但花海之下,必有人性的闪耀。花开时节,人们冲着这片花海,准备了喜庆的油菜花节,组织了丰富的文旅活动:花前赛诗、小吃展览、赏花亲水……陌上到处是缓缓归人。人海之间,安能没有灵魂的激荡?在乡村驻扎的日子里,我深知田园的每一次变幻,都会牵动人们的心。
还是说说他们的乡村故事吧。话说这个中江湾改造大田,遇到一个迁坟的难题。由于地界平旷,群山远抱,村落居中,于是先民故去大多就近落葬,两千余座墓地散落在耕地之中。面对守墓不迁与农田整合之间的矛盾,现代文明需要出场,头脑风暴需要引领。一名从琴江边走向省城工作的干部,听到家乡干部的诉苦电话后,立即表示全力支持,在清明前夕迅速把家坟移迁。有了先进文化的引领,守墓的执念顿时如风吹落叶,村民见贤思齐,纷纷跟进,清明前后不到一个月,两千余座坟墓迅速让位,田园面貌迅速改观。
面对正在到来的春潮,我热切地观察着乡村的容貌,更热衷于探听岁月深处的悲欢。青树村、中江村、水枞村,一湾春水把三个村落拥抱入怀,乡村大地不仅有了田园诗、山水诗,更有了深得现代文明滋养的现代诗。在江湾深处,在现代农业中心,看着屏幕上的土地流转数据,我知道又一场新的“土地革命”正牵动着人们的命运。追往思来,乡村大地的命运曲线更加凝重。宁都素有“苏区摇篮”之称,当年一场以“分田地”为主张的革命战争,让中江湾的儿郎拿起枪杆子当红军为土地而战。在这个人口有八万之众的乡镇,任何一个家庭,都承担着时代的风云。不论是新事和旧事,都是千回百转的故事。
是的,每一次深入赣南的乡村,我总有展读柳青遗作《在旷野上》的感觉。我相信,只要能够深察大地上的一切,乡村“那些事”无论是你所常见还是未尝得见,都能散发文学的光芒。如你所说,“乡村就那些事,有什么可写的呢”?我宁愿把你这句话当成一种鞭策,而不是某种否认。这句话时时提醒着我,需要深入扎进大地,体察人间悲欢。比如此刻,我在宁都县田头镇喧闹的街市上,打量着这个名叫“馨茹”的小姑娘。
她有着文成公主一样的仪容和服饰。她端坐在一架木车上。这辆名叫“古史架”的花车与其他五辆一起,在无数灯彩的陪伴烘托下,被人们缓缓推着前行。我听到“古史架”边陪伴的家长介绍说,这古装加身的女孩叫“馨茹”,当然也可能叫“心如”。这是有着城市气息的名字,而在十年前、几十年前,这个小“馨茹”也许叫“招娣”叫“捡女”。不错,正如林老师你所说的,城市文明深刻影响着、改写着乡村文明,乡村似乎成为城市的附庸,孩子的命名可见一斑。但我认为这不过是证明城乡融合更加紧密,正如古老的民俗从未中断,现代的声乐正在为“妆古史”游行锦上添花。
是的,乡村大地的活力,远远不只在田野,不只在城镇。此刻,我流连在国家部委援建的宁都技师学院,想象着从这里走出去的年轻人,正在全国城乡支撑着现代文明。是的,你所看重的城市故事,又何尝没有乡村的支撑呢?当你走进一家家连锁菜馆,当你享受着小车代步,当你从网络直播中下单,保不准就有这所学校走出来的技师,为你提供服务。五千多名年轻人在梅江边的校园里学习,自然包含大量梅江边的农家子弟。当我凝视着为参赛而专注练习技能的年轻面孔,不由想起晚清维新志士陈炽的厚望。这位梅江边的乡贤熟读“四书五经”,入朝后第一道奏折却是《请开艺科说》。为此,国家级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创设于此,正是遥远的呼应。
“乡村就那些事,有什么可写的呢?”——多少年来,这句话让我耿耿于怀,催我深思和行走。我知道,你凭着编辑生涯的丰富阅读,对乡村过往的“那些事”已生审美疲劳。但岁月宛转山河连绵,安知人事代谢的背后没有新质的乡村美学?特此把乡村行走的感受告诉于你,也是激励自己和同仁开启更好的“乡村写信”时代。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