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791-86849275
广告热线
0791-86847125
江西新闻网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江西新闻网  >  赣鄱时评
用新闻评论传播“江西好声音”
“大江时评”栏目举行创作交流会
2025-04-02 06:32:20    来源:大江网-信息日报
编辑:王世强    作者:欧阳兴 杜宇蔚
字体:   | 评论(
投稿邮箱:djwxxgj@163.com 
新闻热线:0791-86849275(欢迎拨打,一经采用,即付薪酬)
订江西手机报:电信、联通用户发短信JX到10626655,移动用户发短信JXP到10658000,3元/月
爆料投诉请进入大江论坛 问政江西

      本报讯 欧阳兴、中国江西新闻网全媒体记者杜宇蔚报道:3月31日下午,2025年“大江时评”创作交流会在“花炮故里”上栗县举行,来自江西省各地的宣传和网信部门负责人、业务骨干、网络正能量骨干以及上栗县各部门和各乡镇相关人员等100余人齐聚一堂,为进一步做好新闻评论工作进行深入交流,共同探讨评论之道,助力传播“江西好声音”。

      在新媒体传播时代,“及时合理处置网络舆情”愈发受到重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志安长期深耕舆情分析,是该领域的观察者、瞭望者。在这次“大江时评”创作交流会上,张志安以《舆情处置、洞察与发布沟通》为题进行了授课,将简单易懂的理论与鲜活案例相结合,讲解了许多实用且易操作的舆情处置知识,获得一致好评。

      原重庆日报社论主笔、九派新闻政务总监时言平则围绕《AI时代的评论写作》,详细讲述了如何写好一篇新闻评论文章。他认为,在如今技术浪潮深刻变革的背景下,AI仍不能取代人力在评论中复杂议题的价值判断、伦理校准、情感共鸣等方面的作用。在AI重塑内容生产链的当下,评论员的核心竞争力已从信息加工能力转向思想引领能力。人机协同不是替代关系,而是通过技术解放重复劳动,使评论员更专注于构建有温度、有锐度的价值坐标。

      作为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江西新闻名专栏的大江网“大江时评”栏目,自2022年9月改版以来,围绕中心工作,积极组织正面评论,多次获得中央网信办、江西省委网信办肯定。今年,“大江时评”将加强短评、视评、漫评、AI内容建设,继续抓好正面舆论引导,打造精品评论,网聚正能量。继续创新网络评论队伍建设,扶持特色网评队伍成长,结合大思政、理论宣讲,开展理论作品新媒体化宣传推送。

    信息日报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下载大江新闻客户端。
          
      相关新闻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涓浗浜轰繚
       
      - 电子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