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791-86849275
广告热线
0791-86847125
江西新闻网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江西新闻网  >  信息广角
宜黄县人民法院关于开展“执源治理、终本清仓”工作的调研报告
2025-04-02 16:51:26    来源:大江网
编辑:胡哲敏    作者:
字体:   | 评论(
投稿邮箱:djwxxgj@163.com 
新闻热线:0791-86849275(欢迎拨打,一经采用,即付薪酬)
订江西手机报:电信、联通用户发短信JX到10626655,移动用户发短信JXP到10658000,3元/月
爆料投诉请进入大江论坛 问政江西

      为进一步巩固我县“执源治理、终本清仓”改革工作成果,为新的一年该项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特对今年来我县“执源治理、终本清仓”改革工作开展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一.取得的成果

      1.执行质效明显提升

      一是终本案件存量减少。开展“执源治理、终本清仓”改革工作四个月以来,县法院多次深入各乡镇开展执行行动,第一批交办的133件目标案件中,已清仓62件,出清率46.6%,执行到位128.34万元。

      二是打击拒执工作成效显著。县法院共移送拒执案件36件,出清终本案件55件,案件金额200余万元,公安协助查找被执行人79人,终本率同比下降个23.22百分点,

      三是执行到位、完毕率上升明显。自开展“执源治理、终本清仓”改革工作以来,质效指标态势高位运行,执行到位率位于全市基层法院第二名,执行完毕率位列第一名,往年同期执行到位率为第十名、执行完毕率为第五名。

      2.源头治理工作取得成效

      一是执前督促、和解工作取得进展。今年以来,共完成执前督促案件330件、执前和解案件55件、执前和解金额127万元、执前督促履行金额296.9万元。

      二是社会诚信氛围得到提升。构建诚信宣传矩阵,常态化对被执行人展开舆论围剿,撰写稿件国家级11件、18省级件、市级72件,案例国家级1例、省级1例、市级4例,民事裁判申请执行率同比下降21.27%。

      三是发挥司法建议治理功效,2024年宜黄县法院向县金融机构发出关于防范金融风险司法建议书,有效遏制涉信用卡类执行案件上升苗头,涉信用卡类执行案件数同比下降12.5%。

      

    1. 法治化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积极做好僵尸企业出清及信用修复工作,今年共移送“执转破”案件7件,出清僵尸企业5家。化解终本案件50件,主动为5家企业修复信誉。

      二.主要做法

      1.高位推动形成执行合力。7月26日,宜黄县委政法委牵头召开“执源治理、终本清仓”改革助推群众满意度、优化营商环境双提升工作部署会议,成立以政法委书记为组长、县公检法为副组长的“执源治理、终本清仓”专项活动领导小组。下文出台“执源治理、终本清仓”改革方案,在前期法院排查出2016年以来1277件终本案件的底数上,做好统计分类,第一批133件终本案件直接向乡镇交办,由县法院执行干警直接与12个乡镇(街道)政法书记对接,同向发力。以定期与各乡镇对接工作进展情况,确保专项工作顺利开展。

      2.推动形成拒执犯罪强大威慑。县公安、检察院等政法单位统一思想,把打击拒执犯罪工作作为全县政法领域重点工程,凝聚打击拒执合力,严格落实县公检法联合制定的打击拒执犯罪形式立案标准五项共识备忘录,打通执行理念、够罪标准、协作机制等堵点问题;充分发挥打击拒执“自诉”工作模式的灵活性和高效性优势,在打击拒执犯罪领导工作小组中专门成立自诉专岗,专人把关指导自诉案件的办理,从上网追逃、逮捕归案、案件审理等程序中,全程与检察院,公安完成信息共享,及时跟踪案件进展,积极引导申请人提起刑事自诉。

      3.推动形成强大舆论氛围。加大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惩戒力度,坚持以预防为主、源头治理。用好线上载体和线下平台,坚持工作行动和宣传发动同向发力。通过互联网、微信、电视、报纸、主街大屏、村(社区)公告栏加大诚信社会宣传。定期发布不同形式、不同情形的“暖心执行、主动履行、抗拒执行”等典型案例,引起群众的共鸣与响应。通过构建“宣传矩阵”,常态化对被执行人展开舆论围剿,让群众深知法律法规的“严度、宽度、暖度、力度”,从源头推动形成“自动履行为荣、拒不履行为耻”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4.推动形成多元解纷机制。牢固树立“抓前端、治未病”理念。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不断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形成解纷合力。深化我院出台的《关于建立执前督促与执前和解机制的实施细则》强化社会力量参与法院执源治理工作,推动网格治理参与执行。充分依托基层网格力量,做好督促履行。充分利用专业优势,结合本县实际,有序推进“执行中心法庭”建设工作,加强各解纷主体的工作指导,做耐心细致的执前和解工作,减少矛盾的对立面,减轻当事人的对抗情绪,促进案件执前实质性化解。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单位协同的效果还不够凸显,“执源治理、终本出清”工作主要还是法院在推动,各责任单位积极性不高,一定程度上存在单打独斗、协同作战的合力没有完全释放。专项执行行动和执前和解中心基本仍是法院干警在单独作战,未能有效纳入责任单位力量参与执行。

      二是部分干部的认识不到位。有部分乡镇(街道)政法干部对交办的任务敷衍了事、工作停滞不前,个别乡镇干部对于“执源治理、终本清仓”改革工作认识不到位,认为是法院一家之事,面对法院的协助请求推诿扯皮、甚至直接拒绝协助执行。

      三是信息共享的机制落实不到位。县法院牵头成立了联络工作组,负责沟通联系责任单位,但大部分乡镇(街道)未积极落实联络机制,部分乡镇仅对交办清单上的案件进行电话联系,并未落实上门查人找物工作,也未进行目标案件的信息共享,自7月26日开展工作以来,县法院未收到过任何责任乡镇的工作反馈清单。

      四是强制执行的硬度还欠火候。部分乡镇干部碍于人情关系,消极协助县法院开展强制执行行动。公检法打击拒执犯罪协作合力不足,还存在拒执立案难、被执行人归案难的情况,适用“拒执犯罪”标准不统一、适用拒执犯罪的意识不强等问题,今年以来,仅有两案两人被我院判处被提起公诉、判处实刑。

      四.问题建议

      1.建议压实责任凝聚合力。各乡镇要将解决执行难作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分内事、固基提质的突破口、干部担当的大考场,要成立党政“一把手”挂帅的工作专班,建立镇、村、组三级协同交办制度,落实领导班子带头领案,将任务压实到人、责任分解到边。探索“执行+网格员”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村(社区)两委、法律明白人、网格员人熟、地熟、事熟优势,有效缓解执行查人找物难、文书送达难等问题,必要时可以将该改革工作纳入县委政法委日常监督,经常性下沉基层开展监督检查,将考核结果纳入各部门平安建设内容。

      2.建议强化联动各司其职。建议各单位严格落实“执源治理、终本清仓”改革方案的责任要求,真正做到工作联动、人员联动、信息联动。各责任单位依照工作职责,采取切实有力措施,积极配合执行工作,充分发挥乡镇扎根基层人员熟、环境熟、社情熟的“三熟”优势,配合人民法院完成送达、查找当事人及财产线索、督促履行、执行和解、执行宣传等工作。加强信息互联互通,拓展“查人找物”方式方法,履行主体责任义务,为推动“执源治理、终本清仓”工作发挥积极作用。

      3.建议提高认知主动作为。要坚持党对执行工作的绝对领导,深刻领悟开展“执源治理、终本清仓”改革工作对促进社会治理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大意义,提高认识。切实解决执行难并非法院一家之事,各乡镇、各单位要从促进县域改革发展大局、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高度,强化统筹协调,在政法委统筹下,推动构建“党委领导、政法委牵头抓总、法院+乡镇同办、部门全力联动”的改革工作格局,进一步建立健全“执源治理、终本清仓”改革工作信息通报、反馈机制,指定专人负责,主动作为,积极协助法院开展好各项执行行动,扎实有序推进改革工作。

      四是建议进一步完善打击拒犯罪协同机制。要把打击拒执犯罪工作作为年度重点工作,健全完善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案件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公检法联合指定的打击拒执犯罪形式立案标准五项共识备忘录,打通执行理念、够罪标准、协作机制等堵点问题,健全完善公诉自诉相结合的打击拒执犯罪诉讼模式,持续保持打击拒执行为的高压态势。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下载大江新闻客户端。
          
      相关新闻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中国人保
       
      - 电子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