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皮婉婷、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章娜、实习生彭云帆摄影报道:4月4日,南昌市烈士陵园内树木苍翠,环境肃穆庄严。在烈士墓区,学生、退役军人等纷纷前来,对长眠于此的烈士寄托哀思。
春秋更迭,这样的场景已在陵园守墓人梅立新眼前上演无数次。只不过,他早已从祭扫者变成了守墓者。
梅立新在英烈堂打扫卫生。
1958年,他的父亲梅朝茂进入南昌市烈士陵园工作,负责看守陵园和接待烈士家属。因父亲工作关系,梅立新从小在陵园长大,“除学校组织的祭扫外,每逢寒暑假都要来”。在耳濡目染下,1987年,梅立新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成为陵园守墓人。
“每年扫墓的人都不同,只有我始终如一,年年守在这里。”梅立新感慨道,守墓多年,自己早已对这片陵园产生了深厚感情。
对长眠于此的烈士及相关信息,梅立新铭记于心。无论是烈士墓的具体位置,还是最新安葬烈士的身份、牺牲原因等,他都能脱口而出。
长眠陵园的300余名烈士中,有不少尚未找到亲属。多年来,只要有空,梅立新便会查阅烈士资料,帮烈士寻亲。
在陵园工作的这些年,梅立新将烈士当作亲人,自己也成了烈属眼中亲切的“梅师傅”。
从21岁到59岁,自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梅立新已在陵园守护了38年。“我即将退休,希望后来人能接好下一棒。”站在英烈堂前,梅立新话语中满是不舍。
虽是守墓人,梅立新做的却远不止于此。“我们要‘走出去,请进来’。”梅立新表示,除帮烈士寻亲外,他还会与同事走进南昌的中小学、大学,组织开展共建活动,将红色基因传承融入思政课堂。截至目前,他已对接南昌40多所学校。
“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勿忘国耻,吾辈自强!”……在烈士纪念碑旁,梅立新凝视着“给烈士写封信”“深情寄语敬英烈”等展板,告诉记者:“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希望孩子们永远铭记英烈。”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