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领导赴九江市德安县专题调研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工作。这一举动背后有何深意?德安县又该如何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德安县宝塔乡一毛竹制品加工厂,农民正在拖运制作好的毛竹半成品。大江网视觉江西陶良飞摄
力争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德安经验”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发布,进一步明确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时间表、路线图和施工图,要求做到坚持全面转型、协同转型、创新转型、安全转型。由此可见,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绿色低碳产业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绿色低碳发展不是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省的转型实践颇具样本意义。近年来,江西正在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培育发展机制,持续拓展生态价值实现路径,全域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大力推动生态资源权益交易,加快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江西将“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为领衔推进的重大改革项目。
其中,德安县推行的“国有林场联营”模式,通过岗梅、金樱子等林下经济规模化发展,有助于不断拓宽“两山”转化路径,全面提升森林资源质量,提高森林可持续经营水平,从而进一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各乡镇要因地制宜扬优成势,发展林下经济,带动产业升值,不断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切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去年7月17日,德安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2024年第二次会议暨贯彻落实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推进会召开,德安县委书记艾菲在会上如是说。
4月8日,德安县委副书记、县长杨帆主持召开县委常委会。会议强调,要实施国有林场联营带动模式,扩大岗梅、金樱子等林下经济规模,实现林业集约化、规模化、合作化发展,力争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上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德安经验”。同时,还要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加强全域矿山生态修复和智慧化改造,加快推动矿业转型发展。要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探索出一条以低水平碳排放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路径。
探索“国有林+集体林”联动的新型联农带农模式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能够激发林业发展活力,为绿色低碳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提供有力支撑,还有助于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为绿色低碳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提供重要保障。
去年10月6日,艾菲一行到磨溪乡实地调研。在详细听取林业部门关于全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汇报后,艾菲表示,要持续深化林业改革发展,巩固扩展林业改革成果,努力实现德安生态环境高颜值、林业发展高质量、林区群众高收入。同时,还要做大做强林业经济,结合德安县丰富的林业资源,围绕促进权利明晰、权能激活、权益实现,优化林权管理、推进规模化经营,调动林业发展动能,拓展林下经济发展空间,促进资源增长、林权增益、林农增收。
德安县林业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德安县作为全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示范带动主力军作用,积极探索“国有林+集体林”联动的新型联农带农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德安县已完成“国有林+集体林”联营共建1.85万亩,惠及6个乡镇、16个行政村及49个村民小组,带动林农1371余户。
“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可借鉴、可复制的典型经验,走出一条具有德安特色的林改之路,争做全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排头兵’。”去年8月,杨帆在全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先试建设工作动员大会上表示,要抓好林改任务落实,强化金融服务,加大招商力度,引领产权主体发展林下经济,推动森林资源增值增效,切实打通制约改革的堵点卡点难点,力争实现新的突破,更好实现德安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把绿色矿山建设作为矿产资源管理的有力抓手
矿山生态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德安县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和水、气、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全面落实“1+3”工业碳达峰方案,以布局优化、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为着力点,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保持了生产和环保的良性互动。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德安县已完成了万年青付山南部水泥用灰岩矿、南方白云岭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天宝张十八铅锌矿、永飞矿业、吉鸿朱家山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坤育刘家山辉绿岩矿共六座矿山的绿色矿山建设。
“各部门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绿色矿山建设作为矿产资源管理的有力抓手,加强企业专项监督帮扶,深层次整改反馈问题。”去年8月,艾菲专题调研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矿产资源督查问题整改工作时表示,要统筹做好矿山生态修复与安全生产,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一体推进科学治理、精准治理,健全完善长效机制,把好生态安全关,不断提升全县生态环境水平。
举例来看,德安万年青水泥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级“绿色工厂”,一直以来紧紧围绕绿色矿业发展目标,通过平台创新双驱动,汇聚高端制造新动能,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大力实施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建设5G智慧矿山,成功创建首个“无废工厂”,现如今矿山采矿工艺得到了进一步优化,资源利用水平大幅提升,60%的能源已经能够实现自给自足。
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杨帆看来,德安县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努力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凝心聚力打好改革的总体战、攻坚战、持久战,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贡献德安改革力量。
付丽玲、中国江西新闻网全媒体记者杜宇蔚/文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