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791-86849275
广告热线
0791-86847125
江西新闻网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江西新闻网  >  学与思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2025-06-16 04:55:44    来源:江西日报
编辑:舒小露    作者:龚子方
字体:   | 评论(
投稿邮箱:djwxxgj@163.com 
新闻热线:0791-86849275(欢迎拨打,一经采用,即付薪酬)
订江西手机报:电信、联通用户发短信JX到10626655,移动用户发短信JXP到10658000,3元/月
爆料投诉请进入大江论坛 问政江西

      龚子方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强调了科技创新在农业领域的关键作用。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解决农业科技短板、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推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支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到2027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的发展目标。当前,我省亟须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快科技创新、突破技术瓶颈,为乡村全面振兴创造新的发展机遇。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适逢其时、条件成熟。当前,我国农业领域技术发展迅速,拥有高水平科技创新自主能力,能够支撑以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发展导向的乡村产业振兴;高水平对外开放、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确保了各生产要素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的高效配置;积极推广低碳、有机和循环利用等绿色生产生活方式,高度重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生态和环境保护,为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筑牢了生态根基。培育和应用农业新质生产力,能够优化农业要素投入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丰富农村产业形态、优化农村治理体系、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从而有效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我省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农产品大省,在全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非常重要的地位,也负有扛稳粮食安全的重要责任。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要紧密结合我省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以及现代农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在科技创新、产业融合、人才培养上下功夫。

      积极探索智慧农业发展路径。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我省耕地以山地丘陵为主,针对土地特点,智慧农业要侧重小面积农田精细化管理,推广适配山地的小型智能农机,开展无人机作业,并通过物联网、区块链技术实现分地块精准管控,提高农产品品质。要通过对拖拉机、插秧机、植保机等农机进行“无人化”改造,实现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等环节的自动化。通过配置农田气象站、土壤墒情监测站、远程作物图像观测站和虫情测报站等先进设备,构建起全方位的智能监测体系。建设无人农场智能管理大数据云平台,实现无人农机远程操控、农事作业自动化监测、农情长势远程管理、水肥施用处方远程指导等功能一屏通览、一网统管。提升智慧农业的资源要素配置效率。立足不同地区的自然禀赋,对现代农业技术、高效农具、优质种子、配方肥料、可持续水资源管理和数据等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切入点,大力培育各类农业服务组织,借助专业化市场化的服务,把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等现代生产要素高效引入农业领域。根据各区域条件,走好资源、科技创新、产品、产业、产业链精细匹配的发展道路,做出特色优势,避免同质化发展。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将农业科技创新的各个环节与农业产业发展的各个阶段进行有机结合、协同互动,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有机整体。系统部署相关涉农学科的协同创新,推进良种良法相配套、农机农艺相融合、工程农技相结合的综合技术集成。加强农业创新系统与各行业创新系统的深度合作,充分利用各行业共性技术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促进各行业先进适用技术、设备、材料等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创新。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促进农业技术创新与农户生产实践有机结合。注重从需求侧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聚焦农业科技企业小散弱的问题,加快完善大学、科研院所与企业的产学研融合创新机制,实现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的融通。鼓励和支持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加大前沿技术研究,推进生物技术在种业、动植物营养、动物疫病防治、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研究应用,加快生物农药、生物肥料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推动我省农业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围绕农机装备、生物技术、畜牧兽医、农产品加工等重点领域,积极培育一批农业科技领军企业,支持有能力的企业牵头参与农业重大技术攻关任务。

      培养新型劳动者。构建系统的职业农民培训体系,持续提升现有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推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田间学校、农业技能大讲堂等多样化培训形式与内容创新,结合数字化技术普及,开发适合农民使用的移动学习平台和线上课程资源,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学习新技术。引导农民掌握包括农业机械化操作、病虫害绿色防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农村电商运营等现代农业知识,提升其专业化水平与市场应变能力。激励人才返乡,为返乡人才提供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贷款贴息、办公场地费用减免等支持,在财政、税收、创业、金融等领域出台针对性强的政策。加大新型农业人才培养力度。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坚持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加强高校涉农专业建设,优化专业设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田间学校与网络课堂相结合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实践平台,整合优化省、市、县涉农科教资源,统筹涉农项目,依托科研院所、高校、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建设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培训基地,强化知识技能培训实效。

      (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大学)

    江西日报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下载大江新闻客户端。
          
      相关新闻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电子报 -